很多的朋友會經常感覺到耳朵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有時候還會感覺到疼痛,這很可能是由于各種原因而引起的外耳道炎,比如在遊泳的時候耳朵裡面進水,當長時間的受到誰的浸泡很可能會引起炎症,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在遊泳的時候引起外耳道發炎的一些主要原因。
健康人的外耳道有上皮角質層的保護,皮脂腺的分泌呈弱酸性,有較強的抵抗微生物的能力。遊泳時,外耳道上皮層被水浸泡,會發生軟化和腫脹,角質層被破壞,抗感染能力明顯減弱。此時,外耳道皮膚若有破損,常見緻病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鍊球菌、真菌等就容易入侵,造成外耳道炎。
認識外耳道炎
按炎症的程度和性質分,外耳道炎可分成5種類型:
①單純性外耳道炎:早期、輕型外耳道炎,患者僅有耳内不适、悶脹和輕微疼痛。若能及時醫治,數日内炎症消退,恢複正常。
②外耳道疖:發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軟骨部,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劇,可有體溫升高。待疖腫成熟,膿液穿破組織向外排出後,耳痛可驟減。
③彌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軟骨部和骨部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廣泛性炎症,耳痛劇烈。外耳道充血、腫脹,表面覆有膿性分泌物,可有聽力減退。
④壞死性外耳道炎:常發生于糖尿病患者中,外耳道軟組織重度廣泛炎症,耳痛劇烈。
⑤外耳道真菌病:耳部發癢為主要症狀,并有悶塞感、耳鳴及聽力減退。外耳道内有黑色或黃色膜狀物,亦有呈黃白色的粉末狀黴點。
遊泳時,别忘護耳
每年遊泳前,請醫生認真檢查耳部。若發現耵聍(俗稱耳屎),應請醫生設法取出,以防耵聍浸水後,阻塞外耳道,誘發外耳道炎。若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不宜遊泳,以防疾病複發。糖尿病患者遊泳時應特别注意衛生,以免發生壞死性外耳道炎。
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用手指、發夾、火柴梗等挖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損傷,引發外耳道炎。
平時盡可能的保持外耳道的幹燥,尤其是在遊泳,洗澡,洗頭等等情況的時候,盡可能地避免水進入外耳道,如果發現耳道裡面有積水,可以把頭偏向一側,然後通過單足跳的方式,使耳道裡面的水能夠自動地流出,然後再用醫用棉簽将耳朵裡面的水蘸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