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盼星星盼月亮的元旦小長假終于到來了,但我們在放假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忽視健康的時候。元旦應該如何保護我們身體的健康呢?
1、每到節假日走親訪友,免不了安車當步。專家提醒,即使在平時,周六上午也最好不要駕車出門。調查發現,在勞累一周後,此時駕車的人大多狀态不佳。
2、節假日吃飯要警惕被食物噎住:在美國,每年約有3000人被噎死。由于人們在假期易暴飲暴食,窒息的概率更高,所以應該小心黏性糖果、條狀食物、堅硬的果蔬等。
3、有心髒病的人要提防心髒病發作:調查表明,心髒病猝死最易在12月末和1月初發生。假日壓力、不健康的飲食都是誘因。些人害怕破壞就餐氣氛,強忍疼痛,最終失去搶救機會。所以心髒病人參加各假日活動應帶急救藥物。
4、避免暴飲暴食:假期增重是許多人的通病。除了加強運動,要牢記“主食不可忽略,零食少吃好,酒水适可而止”的原則。
此外,還有兩減肥竅門:千萬别空腹赴宴,提吃點低脂肪高纖維的食物墊底,比如蘋果和麥片;别邊吃飯邊收拾,就讓雞骨頭、魚刺等“證據”堆在眼前,可以起到心理警示作用。
5、假期外出郊遊可備些氟哌酸、黃連素等藥物,以防腹瀉;不小心跌倒骨折,千萬不要用手揉捏,否則會刺破血管;冬季紫外線更傷皮膚,如果上午11時至下午3時外出,防曬霜必不可少。
元旦小長假要注意健康飲食
首先,主食和副食的平衡十分重要,所攝食的食物中動物性食物不應超過植物性食物。主副食比例适當是營養平衡的重要前提。
其二,需注意葷素搭配,掌握好膳食的酸堿平衡。許多單位平時飲食清淡,而節假日會餐時,雞、鴨、魚、肉堆滿桌,大吃大喝以後,許多人感到發膩,殊不知,這就是“輕度酸中毒”的反應。
正常人體血液呈弱堿性,因此當食物中酸性食物與堿性食物的比例為1∶4時最為合适,餐後會感到很舒服。
大凡富含蛋白質的魚、肉、海産品、貝類、蛋類等均屬酸性食物,過多食用會使血液從弱堿性轉呈酸性,遂令人倦怠乏力,重則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下降。欲避免上述狀态,就必須增加蔬菜、瓜果、薯類、菌類和茶等堿性食物。
其三,力戒空腹飲酒。飲酒同時吃些堿性食物蔬菜,可以減輕肝髒的負擔,醋拌涼菜以及水果都是不可缺的。這樣既可起中和作用,水果中的糖分又能加速酒精在體内燃燒,減輕酒精對肝髒的毒害。
其四,少吃肉,尤其是少吃紅肉。從營養角度講,食用白肉魚蝦肉比食用紅肉豬、牛、羊肉與家禽肉更好。
這也就是所謂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一條腿的”食物,除魚蝦外還有包括真菌在内的香菇等。
暴飲暴食、過貪過飽可導緻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膽囊炎等多種消化系統疾病發生。每當逢年過節,醫院内此類病人陡增便是明證。
為了防止“一頓吃傷,十頓喝湯”的現象發生,平時飲食和會餐時都應搭配合理,酸堿平衡,減少筵席上的“山珍海味”,增加蔬菜、瓜果、豆類等堿性食物。
即使會餐和宴會也應搭配合理,上菜應注意菜肴的葷素搭配。營養平衡講究細水長流,因為在一段時間内某種營養物質攝入過多,對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
一.聚餐提倡分餐制,公筷公勺大家使。
提倡分餐制是保持健康身體的措施。最簡單可行的就是在餐桌上準備公筷公勺,避免個人的筷子和勺進入大家的菜肴中。
二.按時就餐莫貪玩,飲食規律防紊亂。
新年的飲食還要注意的就是按時按點,不要因為玩和睡打亂正常的飲食規律,使胃腸不适應而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亂。
三.清淡少油膩,搭配要合理。
過分“充足”的營養使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升高。節假日活動量比上班時要少,人們又常睡個“懶覺”,幾天假期又長幾斤體重是常見的問題之一。
因此最好注意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應該比平時更清淡些,減少脂肪的堆積。
四.甯可少吃一口,不讓胃腸難受。
聚餐家宴常常是很豐盛的,豐盛的菜肴和相互之間的布讓往往使人食欲旺盛而“吃撐”了,造成胃腸的不适甚至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自我節制。
五.酒精傷肝又傷身,過量傷己又害人。
飲酒應限量,節假日飲酒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過量的酒精會造成肝髒、大腦、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等損傷,同時,飲酒的社會危害也非常突出:酒後開車造成的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等。
六.注意食品衛生,清潔新鮮不得病。
食品的衛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避免食物中毒的最重要一點。吃不完的食物,不要放置于鋁制的盛器或鍋内,因為較鹹的菜肴或湯類長期存放在鋁制的盛器中,會産生化學變化,生成鋁的化合物,對身體有不良影響。
七.小心瓜子鹽分多,适當适量為上策。
瓜子是新年的零食之一,炒醬油瓜子、炒葵花子等,鹽分較多,熱量也高,這裡建議你以炒南瓜子取代,有益健康,可降低血壓,但是也應适量吃。
總結:現在都知道在元旦期間有哪些事情會危害我們健康了吧,這些事情雖然我們平時後悔注意,但是在元旦放假後我們就進入了一個放松的狀态,這些事情就容易被人們忽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