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脊髓空洞症
什麼是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病變。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變特點是脊髓(主要是灰質)内形成管狀空腔以及膠質(非神經細胞)增生。常好發于頸部脊髓。當病變累及延髓時,則稱為延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的病因是什麼
當人體一旦産生某種疾病的時候,肯定是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患上這種病呢?那脊髓空洞症的病因是什麼?脊髓空洞症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分為先天發育異常性和繼發性脊髓空洞症兩類,後者罕見。
1、先天性脊髓神經管閉鎖不全。本病常伴有脊柱裂,頸肋,脊柱側彎,環枕部畸形等其他先天性異常支持這一看法。
2、機械因素。因先天性因素緻第四腦室出口梗阻,腦脊液從第四腦室流向蛛網膜下腔受阻,腦脊液搏動波向下沖擊脊髓中央管,緻使中央管擴大,并沖破中央管壁形成空洞。
3、脊髓血液循環異常引起脊髓缺血,壞死,軟化,形成空洞。
4、其他。如脊髓腫瘤囊性變、損傷性脊髓并放射性脊髓并脊髓梗死軟化脊髓内出血、壞死性脊髓炎等。
脊髓空洞症有什麼症狀
1、運動症狀
頸胸段空洞影響脊髓前角,出現一側或兩側上肢弛緩性部分癱瘓症狀,表現為肌無力及肌張力下降,尤以兩手的魚際肌,骨間肌萎縮最為明顯,嚴重者呈現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經下行根受影響時,多發生同側面部感覺呈中樞型痛,溫覺障礙,面部分離性感覺缺失形成所謂“洋蔥樣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腦傳導束受累,可出現眩暈,惡心,嘔吐,步态不穩及眼球震顫,而一側或兩側下肢發生上運動元性部分癱瘓,肌張力亢進,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陽性,晚期病例癱瘓多加重。
2、感覺症狀
根據空洞位于脊髓頸段及胸上段,偏于一側或居于中央,出現單側上肢與上胸節之節段性感覺障礙,常以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為特點,痛、溫覺減退或消失,深感覺存在,該症狀也可為兩側性。
3、自主神經損害症狀
空洞累及脊髓(頸8頸髓和胸1胸髓)側角之交感神經脊髓中樞,出現Horner綜合征,病變損害相應節段,肢體與軀幹皮膚可有分泌異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異常的惟一體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體的一側,稱之為“半側少汗症”,而更多見于一側的上半身,或一側上肢或半側臉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減弱或消失,因神經營養性角膜炎可導緻雙側角膜穿孔,另一種奇異的泌汗現象是遇冷後排汗增多,伴有溫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過度,萎縮,失去光澤,由于痛、溫覺消失,易發生燙傷與創傷,晚期患者出現大小便障礙和反複性泌尿系感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