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春季如何養生 做好養肝健脾“攻克”健康

春季如何養生 做好養肝健脾“攻克”健康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06 10:59:07

  三月裡的春季,小風吹着小草兒發了綠芽,這個美好的季節一切都是那麼的充滿着希望,我們也跟小草兒一樣,要以最健康的姿态來開始新的成長,一起跟小編來關注下春季如何養生吧!

  春季養生保健知識

  春三月起居——夜卧早起以養肝

  《黃帝内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也就是說,在春季中,我們的作息安排最好是能适當地晚睡早起。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季的早晨是一天中陽氣升發之時,是一年中生機最旺盛的時候。春季早起後進行适當的戶外運動,可以順應春季的升發之機,促進體内外的氣體交換和吐濁納清,有助于人體的新陳代謝,使人體精力充沛。

  春三月飲食——少酸增甘健脾胃

  中醫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故春季飲食最好少食酸辣,免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三月飲食最宜忌酸。

  在五髒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飲食調養要投其髒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髒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髒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确了這種關系,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稍微偏甜較為合适。比如山藥、百合、木耳等。其中,粥類飲食最養脾胃。以下兩款粥品就适合在春季喝。

  春季養生

  推薦膳食:

  決明子粥

  做法:粳米50克,炒決明子10克,冰糖适量。先将決明子炒至微黃,取出待冷卻後熬汁。然後,用其汁和粳米同煮,煮熟後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明目、清肝、通便。對于目赤紅腫、高血壓、怕光多淚、高血脂、習慣性便秘等症,效果明顯。

  桑葚粥

  做法:糯米30克,桑葚30克(鮮桑葚60克),冰糖适量。将桑葚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後加入冰糖。

  功效:該粥可補肝養血、明目益智。尤其适合于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耳鳴腰酸、失眠多夢、須發早白等症。

  春三月運動——宜增加運動量

  

  

  春天來了,氣候轉暖,萬物複蘇,此時增加運動量不僅能夠活動筋骨、幫助氣血流通、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促進陽氣的升發,還可以幫助消耗體内多餘的脂肪與熱量。因此,春季是一年中很好的鍛煉季節。

  推薦活動:戶外踏青、散步、氣功、太極拳或八段錦

  這類運動項目一般比較柔緩,沒有很激烈的動作,可以有效地幫助人體活動筋骨、暢通氣血、升發陽氣,是春季很好的運動選擇。

  春季養生小常識

  天氣開始慢慢的回暖,很多人也開始将衣物慢慢減少,甚至有的穿起了單薄的衣服,對于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好的,古人常說“春捂秋凍”是有道理的。并不是天氣一轉暖就要立馬脫掉冬裝,因此,早春時節,有些部位還需捂一捂。以防止身體受涼引起疾病。

  手腕: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即神門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而原穴主管各髒腑元氣,能夠強化該髒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腕橫紋小指側端凹陷處)。

  腰眼: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出現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精神容易困倦疲乏等症狀。因而經常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腰眼處的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可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消除。

  小腿:有些人在寒冷天氣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有惡心嘔吐、眼睛痛等表現。中醫認為,這些表現多因肝陽虛所緻,需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和陽輔穴(小腿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處)。

  肚臍:中醫稱肚臍為“神阙穴”,溫暖此穴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别是胃部怕冷、經常腹瀉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臍的保暖,可經常熱敷此部位。

  結語:春季是草木萌芽抽綠的時期,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要循序漸進的好好調養好,特别是這個時期還是病菌也很猖獗的生長着,注意不要感冒受涼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