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4年韓國有一部職場劇《未生》,至今在豆瓣高達9.2分。
這部劇的核心關鍵詞就是熱血,勵志和寫實。
《未生》從男主角張克萊的視角切入,講述了一名大齡實習生在職場上的奮鬥與挫折之路。
原作漫畫被稱為“工薪階級教科書”,張克萊所經曆的一切,迷茫、磨砺和掙紮,相信任何一位職場新人,都會感到曆曆在目。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七年過去了,仍然有許多人對這部劇念念不忘。
那麼,今天就來為大家推薦一部代餐吧!
感受下,下面這部韓劇,被許多人都譽為是中年版《未生》。
評價裡同樣提到了熱血。
寫實。
甚至看到有人表示:看這部劇有種下班繼續在家加班的感覺。
可見那種社畜氛圍實在是被拉到滿分了。
這部劇叫做《直到瘋狂》,目前在豆瓣有8.2分,不過評價人數實在是少得可憐。
所以,也非常地想要将這部小衆職場好劇,推薦給我的各位社畜朋友們。
讓我們,一起加班吧!(bushi)
相比于《未生》的菜鳥入職,《直到瘋狂》選擇了另一個同樣犀利的視角:
劇情一上來就将那種中年危機的痛感拉滿了。
空氣家電事業部部長,中年,家庭美滿,兒女雙全,兒子要讀醫科,女兒要讀藝術。
但是,一句話就可以将他的人生摧毀。
“公司要将您裁員。”
坐在桌子對面的HR,坐姿端正,笑容無懈可擊。看似親切溫和,好聲好氣,實則在談判中分毫不讓。
“公司連十塊錢都不會多給你。”
“你可以留下來,也可以去找勞動委員會,最後我們會走到行政訴訟,那大概需要十年的時間。”
顯而易見,在這番猛烈又無情的攻勢之下,坐在她對面的部長,從最初的強勢,到此後肉眼可見地節節敗退。
最終,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忍氣吞聲地簽字,領着少得可憐的撫恤金走人。
可憐嗎?
但與部門其他被裁員的人相比,這位部長的經曆,甚至還能算得上“體面”。
一位二十年來因為不斷加班上夜班,而不幸患上甲狀腺衰竭症的女員工,在被裁員之際,還要被年輕的HR羞辱為“懷孕六個月”。
一位年僅半百的男員工,得知自己同樣被裁員後,隻能絕望地坐在街邊,失聲痛哭。
《直到瘋狂》近乎殘酷地道出了這不言自明的真相:
在職場,青春是被崇拜的。而中年則意味着衰老、沉悶、失去利用價值。
對于資本家而言,處理公司的整個事業部,隻是一個決策,一句話,一個數字。
但當鏡頭對準每一張倉皇的、痛苦的臉,我們能感受到其中的切膚之痛。
因為,人人都會老去。
三十五歲後,有多少職場人能逃避這樣的宿命呢?
某種程度上,《直到瘋狂》的男主角,就是一個“幸存者”。
他并沒有被裁員,隻是被調到了新的部門。
顯然,能夠逃過“裁員大逃殺”的他,業務能力是非常過硬的。
年年的事業部優秀員工合影裡,總是少不了他。
中年人“思想僵化”的毛病,在他這裡并不存在。
他有着非常強的二次學習意識:晚上下班後,他還會主動上課學習編程,也從不恥于向年輕後輩提問。
甚至于,他還是個技術達人。
當比自己小快一輪的同事們,張口閉口就是人工智能的高深詞彙時,他隻需要拿着最原始的工具,将樣機拆開,就能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很困惑:嗯?
搞了半天,這劇就拍了個傑克蘇工程師?
然而,并沒有。
人家的中年危機,也被交代得明明白白。
首先,他沒什麼錢。中年離異,還和老母親和小女兒一起住。換而言之,和其他中年人一樣,他有着繁重的經濟壓力和家庭責任。
在這裡也不得不贊美韓劇的生活質感,男主角窘迫而勉強維持的生活,從他的家裡一覽無餘。
他的業務能力也沒什麼卵用。
即使頂着“首席的頭銜,在其他同事眼中,他還是個被扔來扔去的臭皮球。
盡管被調入了新的事業部核心開發部門,但他立刻被年輕的組長擠兌和嫌棄,又被迫擠到了人事組。
是不是覺得很荒誕,也很不合理。
一個工程師,技術宅,說話直來直去的直腸子,怎麼可能去做HR呢?
但恰恰再一次體現了職場的殘酷:
當所有人張口就是“高新科技”,閉口就是“人工智能”的時候,他幾十年的技術和經驗,都變得不值一提。
而在辦公室政治的傾軋之下,他的才華和天賦,更加沒人會關心。他們隻想尋找為自己的過錯背鍋的墊腳石。
和經驗,都變得不值一提。
他不得不再一次重新開始。
看到這裡就能明白,《直到瘋狂》講述的,正是這位倒黴的技術宅大叔,如何在職場重頭再來的故事。
其中過關打怪的結構和層次,還是很清楚的。
首先,大叔要擺脫自己的失業危機。
然後,他要努力做個好HR。
再然後,他要回到自己被踢出局的實業部——重新讓自己的技術才華發光發熱起來。
再再再然後呢?
那就得看韓劇編劇能有多大膽了。反正,我還是挺期待的。
本劇的編劇鄭道允,此前曾寫過檢察官題材的《魔女的法庭》,同樣也是在豆瓣評價很不錯的職場劇。
但最大的看點,無疑在于其卡司:
扮演上面那位工程師大叔的,是韓國著名的實力派男星鄭在詠;而扮演冷酷HR女主的就更厲害了,是女演員文素麗。說起來,這甚至還是文素麗第一次演電視劇。
為此,《直到瘋狂》也被很多人稱為是“忠武路下凡之作”。
假如你偏愛看老戲骨飚戲的話,看這部劇一定會很爽。
可能你對鄭在詠的印象還停留在《實尾島》中的肌肉糙漢。
或是洪常秀的《這時對,那時錯》中的文藝導演。
但在這部劇裡,他的形象顯然是非常具有颠覆性的。
他很瘦,瘦得近乎脫相,總是穿着一件格子襯衫。甚至于頭發顯得有些稀疏。
從外形來看,這的确是個沒什麼性魅力的鄰家大叔,平凡又真實。
但是,當他專注工作的時候,你仍然會覺得,他的眼神是非常清澈和溫柔的。
在他的眼裡,沒有追逐名利的算計,隻有某種年輕人式的純粹。
而這種獨特的氣質,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喜歡看李滄東電影的人,想必對于文素麗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
畢竟,她曾主演過鼎鼎大名的《綠洲》《薄荷糖》。
《綠洲》
《薄荷糖》
在《直到瘋狂》裡,文素麗所扮演的HR,盡管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但絕對是時下最時髦的“大女主”人設,标杆式的帥姐姐。
每一次出場都是光鮮亮麗,從頭武裝到腳,無懈可擊。
解決問題,與人談判,從來都幹脆利落,絕不拖泥帶水。
甚至還有一個小鮮肉前夫。
常常看到有人評價國産職場劇拍得“過于懸浮”,但你顯然不會覺得《直到瘋狂》是這樣的。
這種紮實感,不僅來自于演員精湛的表現,同樣也在于編劇所在的功課。
在這部劇裡,你能從每一個小細節裡看到真實的職場氛圍。
每天早上來上班,找停車位都要找半天。
看似光鮮的員工,其實可能天天在茶水間吃泡面,連夜宵也都選路邊攤。
借由巧妙的劇情編排,我們也能從感受到最為寫實的職場生态和職場困境。
以女主角所在的人事部門為例。之前國産劇似乎也見到過類似對HR的刻畫,他們說這是“白骨精”“女魔頭”“資本家的走狗”。
的确,某種程度上,這麼說也沒有錯。
但停在這裡,就太淺了。
因此,在《直到瘋狂》裡,這僅僅隻是人事部門的第一層定義——這是外界、是員工們對于他們的認識。
在老闆眼中,人事部是“鞋子”,不合适就丢掉。
在初入人事部的男主角眼中,人事或許是“做偵探”。
他需要了解公司的每一個人,去采訪他們身邊的同事,甚至去瘋狂地看他們的SNS,挖掘各種八卦。
他還需要去調查公司的派系和人脈網,去理清不同人之間的恩怨與利益糾葛。
從男主角的視角引入,這部劇深入淺出地鋪陳出了各部門之間、部門内部的上下級之間、以及部門與人事部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
假如你也是一個上過班的人,一定會對其中的各種站隊、拉幫結派、背鍋、甩鍋、推诿、邀功、惡意競争操作,拍案叫絕。
實在是太過真實了,真實到引起不适。
女主角自己如何定義這份人事的工作呢?
她的答案是,乞讨。
沒錯,看似光鮮亮麗、執掌員工生殺大權的人事組長,其實并沒有任何“實權”。她的唯利是圖與冷酷無情,不過是一層保護色。
她要維護的是公司的利益,公司要誰留,她就要想盡辦法讨好那個人;公司要誰滾,她就是一根忠實的打狗棒。
在真正意義上,冷酷的那個人,其實是站在她背後的資本家。
而她隻是一隻鞋子,一個傳聲筒,一面漏洞百出的盾牌。
寫到這裡,還是得感慨韓劇編劇的厲害和老辣。
同樣是職場題材,大部分的國産劇還在解決“懸浮”的問題:似乎哪怕隻是老老實實地表現出一個行業的“真實”和“專業”,就已經值得我們大加鼓勵了。
而隔壁的韓劇呢?
卻已經像手術刀一樣,精準地切開了生活,找到了真實的痛點。
就好像這部《直到瘋狂》。
實際上,乍一看,它的觀感并不苦悶,反而節奏十分明快。
主角們雖然不斷在遇到問題,但總是會積極地尋找解決辦法。
看“傑克蘇”大叔和時髦“大女主”,如何應對冷酷的職場困境和解決危機,是這部劇的明線。
但這部劇真正可怕的地方在哪裡呢?
在于職場的熱血和冷酷永遠同在。
看似這部劇所描述的困境是“中年危機”,但其實慢慢看下去,你就會明白,這種危機感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
在職場這條弱肉強食的食物鍊上,每一個人都在機械地玩着“大魚吃小魚”的遊戲。
沒有人是“安全”的。任何一個無法再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人,都會瞬間陷入危機。
也許令你“貶值”的是年齡,是性别,但也有可能,你隻是這一季的負責的産品銷量下降,或是研發進度過慢……
任何一個人,前一秒鐘還站在金字塔尖,下一秒就岌岌可危。過往的功勳對于冷酷的資本家來說不值一提,他們隻看現在。
但人不是機器,不能永動,總會犯錯,總有松懈和變得脆弱的時刻。
而那一瞬間,你就會被無情地抛棄。
這才是社畜真正的命運。
拼搏,努力,信念,我們總是喊着打雞血的口号,以為自己所付出的時間、汗水和努力,能夠積累經驗、資源和地位,能夠得到榮譽、認可與回報。
但實際上,這些都不能改變什麼。身在這樣一個體系裡,作為社畜的你,永遠無法決定自己的位置。
你隻是被明碼标價的資源,是一個不允許生鏽的齒輪,也是一個不會被看見的“數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