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一詞最早是由社會學家張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是指在本地鄉鎮企業或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業戶口人員。
現在一提到“農民工”這個稱呼,大家最先聯想到的就是建築工人,貌似建築工人是農民工的代名詞。那麼就有人問:如果按照張雨林教授描述的,隻要是去城市務工,且還是農村戶口的則統稱為“農民工”,那麼大學生群體也是農民工嗎?
下面收集整理了一些來自網絡上網友對此話題的看法和個人觀念:
網友一:農民工是農村裡剩餘的勞動力,後面經過轉移到城市務工,在各行各業從事勞動的人們,統稱為“農民工”,其中人群占比較高且特别突出的為建築工人。
至于大家說“農村大學生進城務工,到底算不算農民工”?可以肯定的回答:是!隻不過從事的工作不是建築工人從事的工作而已,但是本質上都是農村出來的,所以自然就是農民工。
網友二:
大學生是社會棟梁,國之根本,怎麼就成了農民工了?十幾年教育培育出的國家人才,自然不算農民工。
但并不是說農民工就沒有文化,農民工群體中确實存在不少獨具匠心的人才,比如95後人大代表鄒彬就是其中一位(砌牆砌成全國人大代表)。
大學校園是人才加工廠,人才是否是城鎮或農村戶口,這中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戶口并不能決定與計算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儲存量多與少。
大學幾年的高等教育,自然和普通的農民工還是有着很大的區别。“知識改變命運”也是代表着這方面的作用,比如:公務員、醫護人員、企業家……
兩者在本質上就有着很大的區别,而不是通過戶口來斷定是否是農民工,大學生出校園後,專長和學曆都會為他們做墊腳石,讓他們走上更高的人生台階,更容易接觸高層次人群。而農村戶口隻是一個人的出生地域證明,跟社會上的身份和地位沒有着任何關系和牽扯。
網友三:
農民工隻是一個稱呼和概念,很多大學生雖然是從農村裡面走出來的,但是他們已經是天之驕子,跳躍了龍門。
有些大學生還在校園的時候,已經随着學校遷移了戶口,哪怕沒有遷移戶口,他們已經不是農民,而是社會人才。并且現在國家已經開始走向不區分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而是居民戶口。
個人認為,農民工應該是長居在農村,然後利用閑時來出門打工,在社會上沒買五險,四處奔波謀生,但是大學生在社會上打工,是屬于合同工,并且有保障,社保方面比較齊全。
網友四:
農民工到底指的是誰?大學生?農村?我認為農民工不僅僅指的是單方面的戶口,還在于工作性質,比如農村戶口,農村裡面出來城市做生意:開店、賣菜、經商等,這些已經不屬于農民工性質。
大學生從大學校園畢業後,理論上已經和農民工不相關,他們有學曆有專長,能夠從事社會難度更高的工作,大學生入了社會後,能夠通過教育經曆和一技之長,能夠找到比普通工人找到更滿意和體面的工作。所以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或者是農村戶口的大學生,并不屬于農民工群體。
網友五:
你問我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到底是不是農民工?真的不知道農民工這個詞怎麼來的,很難聽,而且歧義很大,好像就跟過去别人喊“鄉巴佬”一樣。如果說大學生是農村戶口就是農民工,那麼城鎮上的就是城鎮工?城市就叫城市工嗎?
那是不是還可以更誇張點,按照城市一二三線來,上海工、北京工、烏魯木齊工啊!真是太閑了!在國内争農民工與城市人,在國外争海龜與“原住民”。
大家都是同住一個地球,同在一個國家,為什麼要動不動就區分城市人和農村人呢?農村得罪誰了?農村人又得罪誰了?有多少人上三代以上,不是農民呢?
網友六:
其實不管到底是農民工還是城市工,歸根結底就是一個長期以來偏見。與其在争這些,還不如好好過日子,現在國家也在實行居民戶口,以後就沒有農村和城市戶口區分,所以也就不存在農民工和城市工的區分。
而且國家也越來越注重實行同工同酬,相信在不久的将來,貧富差距會得到很大的改善,摘掉民工的帽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