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河南許昌家鄉美食介紹

河南許昌家鄉美食介紹

美食 更新时间:2024-11-09 23:37:43

  走遍河南吃遍河南,哈喽大家好,今天特意為吃貨們整理了一篇美食攻略,今天我們來到了曹魏古城許昌,吃遍河南的每一個城市!有木有很激動呢?以後每天都會發布一篇關于18個地市的美食攻略,小夥伴們記得關注哦!歡迎轉載。

  NO1:禹州十三碗

  禹州,古稱鈞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發源地,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飲食文化。禹州十三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肴,完全屬于禹州地區本土、地地道道的農家菜肴,主料為大肉、豆腐,輔料為焖子、粉條,取材僅限于家養的經年肥豬、自家磨制的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條等,已有數百年曆史,經曆代鄉廚不斷改進,終于成就了如今獨具地方的特色的十三碗。 十三碗具有十分深厚的鄉土文化底蘊,折射出鄉村親朋鄰裡間濃郁質樸的親情和獨特的禮儀。十三碗上菜順序有着嚴格的規矩,選料考究,做工精良,體現了華夏飲食文化樸實無華的一面。相傳大明皇帝嘉靖曾巡視禹州,為體察民俗民風,召鄉下名廚為其操辦地方特色菜肴,鄉廚将民間操辦喜事的地方特色菜“十三碗”精心調制,獻于聖上,嘉靖皇帝品後大為贊賞,賜名水席。

  十三碗美食已有數百年曆史,具有深厚的鄉土氣息,折射出鄉村親朋鄰裡間濃郁質樸的親情和獨特的禮儀。很早以前,十三碗就成為禹州鄉民娶親、嫁女、吃面條等重大慶典宴席必備之佳肴,是地地道道的農家菜。當地人無論貧富,喜慶宴席上十三碗的花色是不可缺少的。

  NO2:焦燒焖子

  如果說到許昌美食,不能不說說焖子,它可是地地道道的禹州土特産。 禹州山崗地多,盛産紅薯,制作“焖子”,是把紅薯粉條和紅薯粉芡按一定比例摻在一起,加以蛋清、水、蔥花、姜末、料酒、小磨香油、精鹽等調味料調攪拌均勻,堆成圓盤狀放入蒸籠,用大火焖蒸而成,因此得名“焖子”。 很多吃過焖子的人也未必知道它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 禹州焖子色澤鮮美,口感筋道,入口或滑嫩、或焦香。它的食法多樣,可與多種食材搭配,可燒,可炖,可煮,可煎,可炸,還可涼拌。尤其是焦燒焖子這道菜,可以把蒸制好的大塊焖子切得極薄,然後鍋中放少許油,下入切好的焖子,煎至金黃撈出。鍋留底油加入蔥姜和蒜苗爆香,加入青紅椒配色,吃起來焦香脆口,比吃肉還香,讓人欲罷不能,為之傾倒,超級推薦。

  禹州焖子,來自民間,貌不驚人,從名字看就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然而,它卻浸潤了禹州大地的風土人情,折射出禹州飲食文化的絢麗多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到了禹州不吃一回正宗的禹州焖子,就像到了北京不吃烤鴨,到了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到了西安不吃羊肉泡馍一樣,那可是白來一回了。不信的話,您嘗嘗。

  NO3:禹州順店雜炣 河南許昌家鄉美食介紹(走遍河南之美食篇)(3)

  說到雜炣,或許有人會感到陌生和好奇,怎麼會叫這樣一個名字呢?正宗的雜炣是用牛肝、牛肚、牛血、牛腸等牛雜食作主料,再配以禹州粉條、油出豆腐等現吃現做的一種“雜燴菜”,故而稱作雜炣。雜炣是禹州一種獨特的風味小吃,尤以順店雜炣最為有名。

  在禹州農村廟會或集市最熱鬧的地段,常常能見到賣雜炣的。用廢舊的大油桶自制成火爐,上面架口大鍋,裡面煮着誘人垂涎的雜炣。香氣四溢的雜炣味兒彌漫了整個廟會,吸引來不少趕會的鄉親,雜炣攤總是被圍得水洩不通,師傅也忙得不亦樂乎。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NO4:許昌燒腐竹 河南許昌家鄉美食介紹(走遍河南之美食篇)(4)

  許昌腐竹,許昌市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腐竹的顔色金黃,色澤亮麗,蜂窩均勻,發泡之後再經過煎、炒、煮等加工方法,吃起來口感筋道、味道鮮美,很受人們的喜愛。把大豆磨漿燒煮後,凝結幹制而成,因其中空似竹,故名腐竹,又因其主産于河南許昌颍河、清潩河沿線,故名許昌腐竹。

  2008年12月17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對“許昌腐竹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1]

  NO5:熱豆腐 河南許昌家鄉美食介紹(走遍河南之美食篇)(5)

  熱豆腐是鄢陵縣的傳統特色小吃。熱豆腐的制作方法和市場上的相同,所不同的是賣主用50公分見方的木鬥子,将點好的豆腐腦用布單稍微一攬,使豆腐成塊,軟硬度以手托起不爛為準。售時将洛馍皮兒展開,用割豆腐刀醬豆腐劃成一口吞得下的菱形塊兒放在豆腐皮上,澆上麻油、澆上辣椒醬,豆腐皮包起放在盤子裡。食客們看着美觀,吃起來鮮嫩可口,而且還有撲鼻的麻醬香味兒。熱豆腐入口即化,豆腐皮筋勁耐嚼,别有一番風味。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但這是一種趁熱吃的豆腐——許昌熱豆腐。

  NO6:許昌豆沫 河南許昌家鄉美食介紹(走遍河南之美食篇)(6)

  許昌特色小吃,味道濃香,非常好吃。

  NO7:丈地羊肉湯 河南許昌家鄉美食介紹(走遍河南之美食篇)(7)

  說到丈地羊肉湯,就不得不提丈地這個小村莊的來曆。原來,北宋時期的理學家靳裁之,他在許昌城北二十裡處設帳講學,傳道授業,大家定居下來,便成了一個村莊,因為這個地方為“設帳講學之地”,村子就叫“帳地”。後人為書寫方便,經常把“帳地”寫成“丈地”,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丈地村。幾百年來,随着遷居此地的回民逐漸增多,一馬平川的沃野之上,羊肉就成了丈地村飯桌上的主流。他們就把家常飯搬到飯店裡做成了生意,經年累月,竟闖出了名堂。

  所謂羊肉湯,無非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羊肉,二是湯。許昌本地山羊肉膻味較小,選羊的第一要求;高湯的熬制,有的用羊骨,有的用羊肉。羊骨熬湯濃而不香,羊肉熬湯肥而不濃,羊骨、羊肉、羊雜兒一起熬出的全羊湯,湯濃而味厚。本地的山羊肉加全羊湯,是絕佳的搭配,但仍需精湛的廚藝和匹配的佐料。熬湯的食材、佐料的多少,都極為講究。

  NO8:襄縣焖面

  “襄城焖面”是河南省許昌市的一道傳統名菜,屬于豫菜系該菜品用料精細,制作精巧,色香味俱佳而後味無窮,再配以清湯、雞蛋湯等,吃焖面的時候一定要配上大蒜佐食,更能使吃興大增。俗話說的好:吃面不就蒜,香味少一半!焖面配大蒜堪稱絕配。

  “襄城焖面”曆史悠久,據傳起源于西漢末年,王莽纂位竊得了漢室江山。為除掉後患,他帶了衆多人馬,四處追殺劉秀。劉秀從京都洛陽逃出,一路上翻山越嶺,吃盡了苦頭。他的随從死的死,逃的逃,後來,連坐騎也丢了。劉秀隻身一人徒步逃到襄城,來到紫雲山下一個小山村裡,已是饑寒交迫,狼狽不堪了。後邊官兵追得緊,劉秀慌忙躲進宋老漢家中。劉秀雙手抱拳懇求道:“老人家,我是漢室宗親劉秀,王莽派官兵抓我,請您救救我吧。”宋老漢聽說是漢室劉秀,急忙将其藏到了房後的柴草垛裡,并生火為他做飯。宋老漢本想做一碗湯面條,但慌亂之中将擀好的面條直接放入熱鍋内,卻忘記了添水。情急之下,他急中生智,向鍋中沏入油水,悶蒸出了一碗油光閃亮的“焖面”。劉秀吃後,精神大振,很快逃脫了官兵的追捕。

  後來,劉秀當了皇帝,仍念念不忘當年落難時救過自己的宋老漢和那碗香噴噴的“焖面”,遂派大臣去尋找宋老漢。找到後,大臣将宋老漢帶進宮中。劉秀為感謝宋老漢的救命之恩,封他為禦廚,專門制作“焖面”供自己和皇親國戚食用,并特封宋老漢制作的“焖面”為“天下第一面”。之後,襄城人将“焖面”制作工藝逐漸完善,形成了享譽中原的一道面食風味小吃。

  NO9:王洛豬蹄 河南許昌家鄉美食介紹(走遍河南之美食篇)(9)

  王洛紅燒豬蹄是襄城縣王洛鎮一道傳統名吃,它曆史悠久,制作講究,色澤鮮豔,味道純正,而且聞名遐迩。成品呈醬紅色,晶瑩發亮,爛而不散,肥而不膩,甜香可口,使人常吃不厭,是增強營養、舒心開胃的良好美食。

  據傳,春秋時期周襄王避難氾地(現襄城王洛處),王妃在路旁店鋪生一王子,故賜名此地為王落子店,後又改名王洛。當時,百姓曾以豬蹄炖湯供奉王妃食用,滋補身體。此後,王洛豬蹄盛名,并逐步傳承至今,但制作程序及配料經逐步改善,形成了獨具特色,迥然不同的美味佳肴。

  NO10:鄢陵吊爐燒餅 河南許昌家鄉美食介紹(走遍河南之美食篇)(10)

  許昌特色鄢陵吊爐燒餅,吃不夠的美食,外焦裡軟,趁熱乎着吃,尤其是外面焦焦的一層,裡面軟軟的,一口下去還有芝麻的香味,簡直是無上的享受。

  吊爐燒餅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外酥裡嫩,香酥可口,外型美觀,因其用具、做工、造型、胃口與其它“面食”類不同,而被工商部門命名為“傳統名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