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奮鬥彙聚複興的力量

奮鬥彙聚複興的力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1:02:58

  來源:人民日報

  奮鬥彙聚複興的力量(奮鬥創造奇迹力量源于團結)(1)

  2022年,我們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号角。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主席發表新年賀詞,蘊含宏偉願景、飽含殷切期望,廣大幹部群衆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新年到來之際,在農村、企業、社區、學校、醫院、軍營、科研院所,許多人還在堅守崗位、辛苦忙碌,為了把宏偉目标變為美好現實而努力奮鬥。

  明天的中國,奮鬥創造奇迹,力量源于團結,希望寄予青年。讓我們一往無前、頑強拼搏,讓明天的中國更美好!

  ——編 者

  安徽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

  發揮規模優勢

  多種糧種好糧

  在田裡忙了一天,仔細查看小麥長勢後,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種糧大戶徐淙祥回到家中,收看主席發表新年賀詞。

  “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國糧食生産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新的一年,我們種糧大戶信心十足,更要加把勁、帶頭幹,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更多力量!”徐淙祥說。

  2022年6月27日,給徐淙祥回信。信中指出,希望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自2010年牽頭成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徐淙祥逐漸成為當地種糧大戶,潛心鑽研農業科學技術,并推廣給周邊農戶。他租賃的1230畝耕地中有300畝試驗田,專門用來比對30多個農作物品種長勢,開展肥料減施增效實驗。要想種田效率高,農田基礎還得打牢。“我正打算給這上千畝地來個升級改造,建設高标準農田,建成後旱澇保收,對咱種糧農民是顆定心丸。”

  精心種、科學管,大夥齊心加油闖。前陣子,太和縣成立種糧大戶協會,徐淙祥當上了理事長。從哪些品種産量高,到啥樣葉面肥效果好,互相答疑、分享經驗,大家種糧積極性越發高漲。徐淙祥還計劃實施智慧農業,傳感器、新農機、5G基站……“一步步籌劃,種糧農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農業現代化的路子也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黨的二十大代表、冬奧冠軍武大靖——

  傳承冰雪榮光

  貢獻青春力量

  新年即将到來,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準時收看主席發表新年賀詞。當主席提到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冰雪健兒馳騁賽場,取得了驕人成績時,武大靖心潮澎湃:“這更加堅定了我們備賽冬奧新周期的信心和決心。我将在自己熱愛的短道速滑事業上繼續拼搏,為祖國和人民争取更大的榮譽。”

  2022年2月5日,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比賽中,武大靖與隊友們團結協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赢得北京冬奧會首枚金牌。16歲進入國家隊,征戰三屆冬奧會并連續兩屆奪金,武大靖用拼搏和堅持為中國冰雪書寫了精彩篇章。

  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武大靖表示,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責任。“不僅要作好表率,努力跑出新的‘中國速度’,還要發揮‘傳幫帶’作用,帶領年輕隊員一起拼搏,傳承發揚中國短道速滑隊頑強拼搏、敢于争先的光榮傳統,用實際行動诠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莊嚴承諾。”

  對武大靖而言,2023年是新的起點。身為中國短道速滑隊隊長,他将和隊友們繼續逐夢前行。“強化每一次訓練,拼好每一場比賽,一往直前地沖向2026年冬奧會。同時,我也會做好冰雪運動推廣工作,繼續弘揚北京冬奧精神,迎難而上,追求卓越,為體育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夢天實驗艙主任設計師吳軍——

  探索永無止境

  逐夢奮勇前行

  2022年是中國空間站決戰決勝之年,是載人航天30年曆程的圓夢之年。“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我們的‘太空之家’遨遊蒼穹。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提到空間站,這是對我們過去一年圓滿完成任務的肯定,也是對空間站團隊十年如一日艱苦付出的最大褒獎,我們備受鼓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夢天實驗艙主任設計師吳軍說。

  2022年5月2日,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勉勵他們為我國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再立新功。

  2022年,夢天實驗艙正樣研制任務最重、時間最緊張,又受到疫情影響,研制團隊舍小家、顧大家,完成了近千台産品驗收、總裝,74項大型系統試驗、2600餘小時加電測試,順利保證夢天實驗艙按時出廠。海南發射場與北京飛控中心工作在兩地幾乎同時展開,兩支試驗隊雙向聯動,為夢天起飛前的各類産品技術狀态以及後續順利在軌飛行做好保障。

  2022年10月31日,火箭托舉着夢天實驗艙升空,團隊成員們熱淚盈眶。夢天總體研制團隊有一大批青年骨幹挑起型号研制的大梁,接過了前輩手中的接力棒。

  吳軍說,我們一定牢記的殷殷囑托,精心組織空間站在軌運營工作,為我們的“太空之家”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商飛C919事業部主任李青——

  繼續合力攻關

  勇攀科技高峰

  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提到“首架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讓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标兵、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業部主任李青充滿了幹勁。

  2022年12月9日,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機正式交付中國東航。李青目送飛機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啟航,耳畔回響起9月30日在會見C919大型客機項目團隊代表并參觀項目成果展時的重要講話:“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繼續合力攻關。要把安全可靠性放在第一位,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大飛機事業一定要辦好!”

  “能夠從事大型商用飛機總裝工作,在C919研制一線奮戰,我深感使命重大。”李青深耕大飛機項目13年,從一名基層工藝人員成長為型号線上的技術和管理帶頭人,始終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工藝技術和管理能力。

  李青深知,客機交付隻能說明型号研制合格,最終成功取決于能否真正進入市場,使各商務航空公司持續順暢、安全高效地開展商載運營。“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堡壘要攻克,需要我們齊心協力向着飛機産品品質、品牌形象的更高目标努力拼搏。”李青說,後續将在持續提升産品品質上下功夫,奠定規模化系列化發展的基礎,“我們要一茬接着一茬幹,用青春和熱血譜寫大飛機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廣西北部灣港碼頭工人陳祖俊——

  堅守工作崗位

  打造一流港口

  夜幕降臨,廣西北部灣港北海鐵山港作業區處處燈火通明、船來船往。鐵山港作業區紅旗機組組長陳祖俊和工友們早早守候在黨支部活動室裡,聚精會神地集體收看主席發表新年賀詞。主席提到,沿海地區踴躍創新,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陳祖俊說:“作為一名碼頭工人,能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對外開放出把力,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碼頭比以往更加繁忙。這一年,改進船舶清艙作業工藝、改造門機稱重系統、推進散雜貨系統信息化建設……陳祖俊和同事們共同努力,交出亮眼成績單:機組年内兩次刷新港區鎳礦卸船效率紀錄、三次刷新煤炭單船效率紀錄;圓滿完成來自菲律賓、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貨物的裝卸任務。“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我們在穩住港航物流大動脈、推進區域經濟大發展方面寫下了自己的時代擔當。”陳祖俊說。

  2023年,北部灣港北海鐵山港區将會新竣工6個泊位,作為紅旗機組組長,陳祖俊充滿期待:“明天會更好!明天的中國更美好!”

  中國國家版本館90後館員李麗梅——

  牢記文化使命

  赓續民族精神

  沿北京中軸線一直向北,燕山腳下一處曾經的采石場,如今矗立着一片古樸典雅的中式建築群。這就是被稱為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的中國國家版本館。

  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提到,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鬥姿态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中國國家版本館綜合業務部90後館員李麗梅備受鼓舞。2022年,李麗梅和同事們在辦公室度過了一個個燈火通明的夜晚,征集版本、設計展陳、打磨文案……

  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提到,今天的中國,是赓續民族精神的中國。“版本是記錄曆史、見證文明、赓續民族精神的‘金種子’,有幸參與這項工作,很自豪。”李麗梅說。

  李麗梅介紹,所謂“版本”,包羅萬象。古籍、青銅器、報刊、圖書……隻要人們能想到的文化載體都算是版本資源。受疫情影響,2022年7月上旬,大量展品才陸續從各地運達,而此時距離開館開展還剩不到20天。“上萬件展品,不僅類型繁雜,對展陳環境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點交、押運、登記、入庫、開箱、提取、上展……晝夜奮戰,100多名職工排班定崗;細之又細,确保質量安全萬無一失。“大家都鉚着一股勁。”回憶起那段日子,李麗梅用“忘我”來形容。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如期正式開館。

  “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關系中華文明曆史的傳承,作為版本館一名工作人員,我深感光榮和自豪,也深知使命艱巨、責任重大。”李麗梅說,“我們一定不負使命,守護好文明‘金種子’。”

  湖北武漢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江——

  紮根監測一線

  守護美麗濕地

  當天的巡湖工作結束後,湖北武漢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程師馮江晚上7時準時收看主席發表新年賀詞。

  “主席在新年賀詞中說,隻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積跬步以至千裡,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标變為美好現實。2022年11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在武漢成功舉辦,武漢獲頒‘國際濕地城市’證書。這是無數濕地保護工作者多年來辛勤努力的結果。我願同大家一道,讓祖國濕地永葆美麗。”馮江說。

  馮江紮根沉湖濕地近15年,幾乎跑遍保護區範圍内所有村組和單位,對沉湖地形地貌、植物分布了如指掌,觀測到鳥類新記錄19種。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曾被圍墾污染的沉湖,經過持續保護修複煥發新生。2013年,沉湖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目前已成為候鳥的冬日家園。

  巡護、觀鳥,是馮江的日常。過去,每天要沿70公裡的防護大堤行駛一圈,進行鳥類監測和調查。如今,監測手段越來越先進,借助物聯網感知設備,結合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開濕地電子地圖,輕點鼠标,大屏幕上就能出現湖畔栖息候鳥的實時畫面。“2023年,我還要和同事們繼續優化智慧監測系統的各項功能,讓沉湖為鳥類科研和濕地保護提供更多科學數據庫。”

  (本報記者遊儀、李洋、季芳、餘建斌、沈文敏、張雲河、王昊男、強郁文)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1日 第 06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