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19年3月,Pelechas E等在J Clin Med上全新發表了一篇綜述,旨在全面展示戈利木單抗(GLM)在類風濕關節炎(RA)治療方面的現有數據和證據。
本期《風濕007》,我們特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 蘇茵教授對上述研究進行點評。
《風濕007》欄目立足于最新國内外風濕免疫及相關領域前沿資訊,邀請臨床專家分享精彩見解,旨在幫助廣大醫生朋友拓寬學術視野,全面推動國際前沿學術成果的臨床實踐化。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了通過特異性抗體來中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想法,當時的假設是降低TNFα水平可以恢複細胞因子系統的平衡。自從英夫利西單抗用于RA的治療以來,另外四種基因工程藥物分子(依那西普、阿達木單抗、賽妥珠單抗、戈利木單抗)相繼獲批上市。
Pelechas E等在J Clin Med. 2019 Mar發表了一篇綜述,旨在展示戈利木單抗(GLM)在類風濕關節炎(RA)治療方面的現有數據和證據。
作為一種較新的、第二代抗TNFα藥物,GLM的臨床經驗與第一代TNFα抑制劑相比較少。目前針對GLM安全性、有效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仍在進行,這不僅僅依靠III期試驗(GO-BEFORE、GO-FORWARD、GO-AFTER、GO-MORE、GO-FURTHER、GO-NICE),也有賴于真實世界數據的研究。
表1:GLM試驗總結
開放性擴展試驗的關鍵研究以及來自多個醫學中心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了GLM治療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鑒于患者的臨床和放射學獲益能夠持續存在,并且沒有發現新的安全性問題,因此GLM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RA治療選擇。GLM能夠引起注意的方面還包括其具有較低水平的免疫原性、較低的停藥率以及給藥方案(四周一次)的優勢。在标準劑量方案下,皮下注射的GLM似乎是一種有效的分子,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100 mgGLM皮下注射與患者的機會性感染、淋巴瘤和脫髓鞘的高風險相關。
總之,尋求方便的給藥方案對于臨床醫生和患者而言非常重要,GLM是治療RA的一種有效且耐受良好的選擇。
文獻來源:Pelechas E, Voulgari PV, Drosos AA. Golimumab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J Clin Med. 2019 Mar 20;8(3). pii: E387.
專家點評
類風濕關節炎 (RA ) 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手足小關節,導緻關節嚴重畸形、功能喪失,且伴有全身表現;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增加死亡率。在目前臨床實踐中,我國RA的臨床緩解率較低,滿足 DAS28-ESR、CDAI、SDAI和ACR/EULAR緩解标準的患者比例分别為10.90%、6.17% 、5.04%和1.75%,治療現狀不容樂觀[1]。因此,早期發現,達标治療,持續緩解仍然是每一位風濕科醫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2019年3月,Pelechas E等在J Clin Med上發表了一篇綜述,回顧了戈利木單抗(GLM)在類風濕關節炎(RA)治療方面的現有數據和證據。
臨床療效方面,一系列經典的三期研究結果究貫穿其中(GO-BEFORE、GO-FORWARD、GO-AFTER、GO-MORE、GO-FURTHER、GO-NICE),展示了戈利木單抗良好的療效數據。
GO系列研究是戈利木單抗經典的多中心、随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系列研究,其涵蓋了戈利木單抗在未接受過甲氨蝶呤(MTX)治療的早期RA患者或MTX治療失敗者、以及經其他TNF抑制劑治療失敗者等不同情境下的RA患者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數據,對指導戈利木單抗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具有重要參考意義。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對于活動性RA患者,不論患者既往用藥史如何,與對照組相比,GLM聯合MTX均會顯著改善RA患者的臨床症狀、實驗室指标及機體功能。
GO-NICE是一項非幹預性研究,旨在系統評估真實世界中戈利木單抗治療RA、PsA和AS患者的療效、安全性及對患者報告結局的影響。研究結果肯定了GLM治療RA、PsA和AS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BMJ. 2018), 證實了GLM治療可以提高RA、PsA和AS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軀體功能和緩解疲乏,并且可維持2年的時間(Rheumatol Int. 2019)。同時,更多的真實世界研究結果證明了戈利木單抗具有良好的藥物保有率,患者的依從性較高。
戈利木單抗是首個采用轉基因小鼠成功制備的全人源免疫球蛋白(IgG)抗TNF單克隆抗體,是目前人源化程度最高(99.1%)的TNFα單抗,免疫原性低。在國外現已上市10年,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結果及臨床經驗。2018年戈利木單抗在中國上市,為廣大風濕科醫生和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随着國家提高新藥可及性政策的不斷推出,相信在未來戈利木單抗會更加廣泛地應用于臨床。這篇綜述有助于臨床醫生對戈利木單抗治療RA的全面了解。同時,希望更多風濕科醫生積累戈利木單抗在中國患者中使用的數據,并惠及更多RA患者。
參考文獻:
[1] Zhu H, Li R, Da Z, et al. Remissionassess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daily practice in China: across-sectional observational study. ClinRheumatol. 2018 Mar;37(3):597-605.
專家介紹
蘇 茵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
兼任北京大學醫學部風濕免疫學系副主任
擔任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風濕免疫病醫聯體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風濕免疫學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擔任《中華風濕病雜志》、《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态反應雜志》、《醫學參考報·風濕病頻道》、《ARD中文版》及《BMJ中文版》等多個風濕病相關專業雜志的編委。
承擔并完成國家自然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及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十一項;第一及通訊作者發表文章95篇 ( 其中包括 SCI 30 篇 );主編或參編寫了25部風濕病學專著,
獲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人才獎勵計劃一項,并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三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等十一項。
*此點評内容僅代表專家臨床經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