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太極拳到底該練些什麼?從哪入手?
學拳無論是技擊還是養生,盤好拳架,修好"太極之形",應是第一要務,避免空談理論。套路拳架就如一個航母,有了這個載體,才能安裝各種武器裝備。
“掤、捋、擠、按、採、挒、肘、靠 "(四正四隅,八種勁法)
"進、退、顧、盼、定”(五行五步)
所謂"十三勢",是太極拳的核心技術。要通過拳架,練習拳法,修練功法。行拳之中,逐步領悟拳論各項要求。
有人說,練習拳架好比鋪設管路,管路鋪好了,再給氣放水。我覺得比喻恰貼。萬物一理。凡事應循序漸進。"基礎工程"不到位,何談"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因此,盤好拳架,應是學拳初步入門的第一步,而後再"内外相合""由着熟漸悟懂勁"。
如今網絡發達,可尋師摩影,如習字臨帖,一筆一劃,持之以恒。每一勢練到準确,而後再連接各勢合為一完整套路。
那麼,拳藝提高,必須要懂得"修拳",即按規矩細則,不斷修正身法手勢,從頭到腳求精準,逐步減少誤差。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拳藝不精,多因忽略了這一過程。一套又一套,盡是"毛坯"的。
我個人覺得,聰明之人,日練日修,收獲一套較好的"太極之形",少說也得兩年以上吧。
當今社會,太極拳,抛開"功利"和"武鬥"不說,其最大價值就在于養生健身。
要知養生,須知養氣養血。養"氣",着重一個"慢"字,慢則細長而勻柔;養"血",着重一個"松"字,松神松身不用力則舒暢。
練太極拳之所以慢悠悠、不用力,目的就是養氣養血,以延年益壽。因此可以說,學者僅得"太極之形",每天動一動,足以健身驅病,一生受用不盡了。
人各有志。若想從武術方面進一步修練,須知一勢之形,有一勢之用。練到純熟,松沉蓄勁,收發從心,恐非數十年之力不為功。至于能否克敵制勝,陳老師說的好:"世上沒有最厲害的功夫,隻有更厲害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