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韭的美味裡感受理智的生活 這個季節,韭菜的美味真不可辜負。立春後的頭茬韭菜,堪稱四季循環裡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第一道美食——如果此時再逢上一場春雨,所謂“夜雨剪春韭”者,那這韭菜更加潤澤,鮮美的味道更加濃郁。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京,當時南齊朝的文惠太子問大臣周颙:到底蔬菜哪種最美味?周颙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可見人們認為春天的頭茬韭菜好吃,已經有年頭了。
我們的祖先們真的很會生活,那種情調絕對不輸當下。在立春前後,他們往往會将各種新鮮蔬菜擺在盤裡享用,即所謂春盤,春盤裡當然不僅有韭菜,但是韭菜卻是春盤裡必不可少的點晴菜品。北宋蘇東坡在一首寫立春日的詩中說:“春盤得青韭,臘酒寄黃柑”;南宋辛棄疾在同一題材的一首詞中也說:“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這春天的韭菜真是太讨人喜歡了,你還不趕快買回家吃起來?
且慢吃,先看看這韭菜裡還有哪些門道?韭這個漢字是個象形字,下面一橫表示土地,上面的非形表示韭菜。《說文解字》解釋說,韭菜是“一種而久者”,意思是一經種下,就長久生長。韭字和久字諧音,從聲音上也表明了韭的意思。古人還認為,韭菜之所以能長久生長,是因為它的根部發達,因此《禮記》上說,祭祀先祖時上貢要用“豐本”,這豐本就是指韭菜。總的說來,韭菜就是在土地上生長的根部發達、因此也就屢剪屢生的蔬菜。至此,韭菜的特點便被突出出來。也就是韭菜有這個特點,韭菜一詞在被用本義使用之外,衍生的比喻象征意義更被頻繁使用,并俨然成為時下的熱詞。
使用被割韭菜的比喻象征意義由來已久。相傳東漢時代有一位叫崔寔的學者,他曾經寫過一首詩說:“小民發如韭,剪複生”。他把當時的黎民百姓比作韭菜,任當權者奴役,韭菜割了照樣會生長新茬韭菜,可謂祖祖輩輩任人宰割。唐朝有位叫寒山的詩僧,他也有一首寫韭菜的詩:“我見被人瞞,一似園中韭。日日被刀傷,天生還自有”,他把被人欺騙的受害者比作韭菜,這韭菜被人蒙蔽而被整天宰割,真是受盡了虐待。
在人性自覺的時代,誰都不願意當韭菜;在法制健全的當下,誰都有條件避免成為韭菜。但是令人感歎的事實卻是,總有那麼些人看不見頭上的鐮刀,在利益的驅使和他人的鼓動下慨然進入到韭菜行列,在被宰割的同時還嘲笑他人不明白。比如在高息誘惑下把錢送給了别人;再比如,明明價格虛高或有行無市的商品,自己非得囤入還沾沾自喜作着發财夢。其它諸如受到傷害還感謝加害者、受到蒙蔽還自以為占有真理等等,各種被割韭菜的現象可謂不勝枚舉。《紅樓夢》裡的林黛玉曾經寫詩詠歎大觀園的繁華: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真心期盼綠綠的韭菜越來越少,讓那大觀園及早關門歇業吧。
今晚就開吃韭菜。炒着吃、包着吃,再小酌三杯兩盞淡酒。在享受早春韭菜這道人間美味的同時,時時反躬自己是否具有獨立的思想,是否能夠達到精神自由的境地,及時剔除自己身上殘存的那些韭菜元素。 文 許秉智 #生活語絲#
本文刊發于今日《青島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