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12月15日,亨利·貝克勒爾誕生在法國。他因發現天然發射性現象,而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那麼,什麼是放射性呢?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的實驗室裡,出現了一件怪事:一卷包得好好的照相膠片,放在桌子上“無緣無故”地感光了。一瓶熒光物質——硫化鋅,放在桌子上,“無緣無故”射出淺綠色的光芒。
這是誰在搗蛋?
貝克勒爾像大海撈針似的,開始尋找原因。他把桌子上的所有東西都仔細觀察過:把照相膠片看了又看,把桌子上的疏化鋅試了又試,依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最後,貝克勒爾的視線,落到了桌子上的一瓶黃色晶體上,終于解開了謎底。貝克勒爾發表了他的論文:這種黃色的晶體,就是鈾鉀硫酸鹽,它具有一種奇妙的性質——能射出看不見的射線,使照相膠片感光,使熒光物質發出熒光。
不過,這些看不見的射線是非常厲害的,當它的強度超過一定程度時,能殺死細胞、損害身體。貝克勒爾自己就吃過這“苦頭”:一天,他出去講演,順手把一管鐳鹽裝在口袋裡。可是,過了許多天以後,在靠近放過鐳管的皮膚上出現了紅斑,原來是口袋裡那鐳的射線灼傷了他的皮膚。
皮埃爾·居裡為了探索這個秘密,曾拿自己的一個手指做實驗:讓手受放射性射線灼傷,起初發紅,随後就出現了潰傷與死肉。經過幾個月,才完全痊愈,居裡詳細地記述了這一切。
除了鐳以外,現在人們常用钴-60、碘-132、磷-32等放射性元素的射線,向腫瘤細胞開火。比如某種類型的腫瘤病就可以用适當的射線來治療。
人們還利用這些放射性元素做“示蹤原子”:如果内服或注射極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這些射線就能透過身體的表層組織,向外邊的“放射性射線指示器”報告它在什麼地方。于是,醫生就可以知道,你什麼地方有病變。放射性物質不僅能用來治病,還可用在生産上,例如示蹤原子可以用來測定煉鋼過程的時間、合金的結構、水管檢漏、勘探地下水等。
放射性元素的射線穿透能力很強,可以透過人體、木頭、薄金屬片等,一般得用一定厚度的鉛闆或含鉛玻璃、含鉛塑料來擋住它,保護人身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