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多吃堿性食物還是多吃酸性食物好

多吃堿性食物還是多吃酸性食物好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13 08:02:17

最近有一種說法,把食物分為強酸性、中酸性(如鳗魚)、弱酸性(如啤酒、酒、泥鳅、油炸豆腐)、弱堿性(如豆腐)、中堿性和強堿性(如葡萄酒)。于是有人問:“泥鳅炖豆腐"屬于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

多吃堿性食物還是多吃酸性食物好(健康飲食注意酸堿性)1

其實,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在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素的含量上有差别,在蛋白質、油脂、醣類和含熱量上也不同,這些差異是設計平衡飲食時的依據,但不能顯示食物消化後的酸堿性。所以"泥鳅炖豆腐"屬于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還真沒有答案。那麼,何謂堿性食物?大部分蔬菜水果的礦物質含量高,吃得多時,這些礦物質使尿液的酸性降低,也就是堿性增高,這些蔬果因此被稱為堿性食物。有人認為,尿液酸性降低代表身體酸性降低,對健康有諸多好處,但沒有證據能證明這些好處。動物性食物一般被認為屬于酸性食物,其實,各種食物在消化過程中都會形成酸性物質。

泥鳅炖豆腐

人的新陳代謝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分解食物,第二階段是合成身體物質。第一階段的産物有的用在氧化反應中釋出能量,所産生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物質。有的是終點産物,如尿酸,也是酸性物質。許多則作為合成反應的原料,是新陳代謝中的過客,包括脂肪酸和氨基酸這些酸性物質。

身體機制會調節酸堿度

脂肪酸有多種,分别從醣類、油脂、蛋白質分解轉化得來。脂肪酸形成時都與輔酶A或特别的蛋白質結合,以中性化合物的狀态存在。有兩種與脂肪酸有關的酸分子,過多時能使血液酸化,使人昏迷甚至死亡,它們是乙酰乙酸和3-羟丁酸。正常血液内有這兩種酸,專門供應心髒和腎髒細胞能量。在三種情形下,身體會多産生這兩種酸:(1)患糖尿病,未能控制,(2)長期饑餓,如絕食超過幾天,(3)吃過量的油脂而沒有足夠的醣類或蛋白質來配合消化。

氨基酸:蛋白質在小腸内分解還原為氨基酸,經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後輸送到全身。這些氨基酸立即供我們身體合成各種所需的蛋白質(毛發、肌肉、血液、骨骼、各種酵素都由蛋白質構成,需要不斷更新或增補)。當氨基酸有剩餘時,不會積聚在血液中,而是很快被當作能源消耗掉,如果能源足夠,就合成脂肪。氨基酸被消化時,氨基被釋放出來,形成中性尿素,不影響酸堿度。

尿酸:核酸含有兩種被稱為嘌呤的物質。食物中的核酸被消化時,嘌呤被轉化成尿酸,大部分從尿液排出。尿酸雖然是新陳代謝的終點産物,也是很好的抗氧化劑,有人認為我們的壽命長于猩猩、猿猴,得歸功于我們血液中有較多的尿酸。那麼,提高血液中尿酸的濃度是否有好處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血液中尿酸濃度巳接近其溶解度的極限,再增高時容易形成結晶,沉積在腳趾關節中就造成痛風。

二氧化碳:細胞中釋放能量的化學反應都産生二氧化碳,成為血液裡的"酸堿緩沖劑"。細胞裡産生的二氧化碳進入血液,與水結合形成碳酸。當血液循環到肺部,碳酸分解變回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被排出體外。碳酸與适量的堿作用會形成碳酸氫根離子,血液中碳酸與碳酸氫根離子的濃度保持一定的比例,成為有效的酸堿緩沖劑,使我們不必擔心消化過程中産生的各種酸性或堿性物質。

食物蛋白含必需氨基酸

食物蛋白質雖不影響血液的酸堿,但影響健康。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構成,不同蛋白質所含的氨基酸比例不同。有9種氨基酸(包括蛋氨酸和賴氨酸)隻能從食物中取得,叫做"必需氨基酸"。乳蛋白和卵蛋白含"必需氨基酸"的量最高,通稱為完全蛋白質。面筋、動物膠含極少量的必需氨基酸,是營養價值低的不完全蛋白質。大豆蛋白質的品質極好,但蛋氨酸的含量仍然偏低,若大豆和谷類同食(谷類蛋白質的賴氨酸含量偏低),兩者互補就成了完全蛋白質。如果隻吃品質不好的蛋白質,身體就得分解肌肉來取得必需氨基酸以補充不足。如果通過多吃不完全蛋白質來取得足夠的必需氨基酸,那麼多餘的氨基酸就會用來合成脂肪,使人肥胖。

依據科學知識,健康的飲食應該是不過量,不偏食,各種營養素要平衡。希望你選擇美味又營養的食物,不去探讨酸堿性的強弱,一定能吃得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