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是什麼?
“亞健康”是由我國的某些人非常随意提出來的,一個不為任何其他國家所認同,更不為國際醫學界所承認的僞醫學概念。
“亞健康”概念的提出“亞健康”概念出現在2000年前後。
在萬方或知網檢索“亞健康”可以清楚地顯示,2000年之前檢索不到任何文獻,2000年後開始出現大量相關文獻,到2011、2012年前後達到高峰,近年來又迅速冷卻。
國内最早出現“亞健康”一詞的是2002年刊發在《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上)》一篇名為“亞健康問題研究進展“的“綜述”。
我們知道,《國外醫學》上的這類綜述主要就是編譯整理國外醫學研究新進展,理論上講應該列有大量外文文獻(筆者早年就寫過好幾篇這類東西)。
奇怪的是,刊發在《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上)》上的這篇“綜述”,僅有一篇中文引文,【[1]蔡明德. “第三狀态”身心治療刍議[J]. 雲南中醫學院學報,1999,(03):32-33.
】,還是一篇“鄒議”,稱“第三狀态”由前蘇聯醫學界提出。
而這卻成了國内醫學界此後亞健康概念的唯一來源。
很顯然,刊發在《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上)》的所謂“亞健康問題研究進展“,隻不過是作者“吃了玻璃拉瓦渣”——純屬制造名磁(名詞)之作。
我們的“學者”們一個最大的“優點是,既不講求概念明晰,更不會深究其來龍去脈,最擅長的莫過于順杆爬。
自從僅有一篇中文引文的國外研究亞健康的綜述制造出亞健康這個名磁後,很快被學者們接受。
給出定義名磁制造出來了,接下來需要往裡面裝東西了。
裝什麼呢?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吧。
于是乎,很多“學者”開始給亞健康編造定義。
前面《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上)》上“亞健康問題研究進展“中以“慢性疲勞”症狀作為亞健康的主要内容,于是國内很多人都是往裡裝慢性疲勞。
在2003年,《中國公共衛生》上一篇文章專門用所謂“Delphi法原理 ”,即德爾菲法,或專家調查法來評價亞健康的“診斷标準”。”
成了此後凡是涉及到亞健康定義、概念和診斷标準的圭臬。
然而,稍微動一動小腳趾想想就會明白,這篇文章實際上就是向世界宣布,所謂“亞健康”,并沒有明确的定義和診斷标準。
亞健康是什麼?由專家們“民主集中制”說了算。
再往後,就着這個憑空制造出來的名磁,很多“學者”找到了研究方向,炮制出大量有關亞健康的人的“學術論文”。
到2007年,亞健康又被中醫納入官方囊中(中醫包容性就是強),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了《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由用中醫把亞健康這個僅有6歲的小姑娘裝扮了一番。
走向世界醫學,無論怎麼說也是一門科學,科學終究還是一元論的。
亞健康既然被炮制出來,就需要得到國際醫學界的承認和認同,于是,有的“學者”開始在外文刊物上發表有關“sub-health”的文章。
如果你有興趣,在國際上任何一個醫學數據庫搜索“sub-health”,就會發現,所有文章都出自中國人之手。
其中,湖南師範大學(由一個師範大學給出一個疾病名磁的國際定義)領銜于2014年發表的下面這篇文章,再次向世界宣布,“sub-health”是由中國“學者”炮制的名磁。
文章不僅給出了亞健康的國際定義,診斷标準,還大聲宣布,“sub-health”一磁是由他們在世界上首先使用的【We therefore coined(創造新名詞)the term ‘subhealth’ by added the prefix ‘sub’ meaning ‘beneath’ to health, to represent pre-disease condition. 】
而至于裝進“sub-health”裡面的東西,卻與國内沒法量化的“慢性疲勞症狀”唱起了雙簧,改成了以國際醫學界“代謝綜合征”為主要的内容。
問題是,“代謝綜合征”雖然原因并不單純也不是非常明确,但畢竟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一種疾病狀态,把其中的一些東西裝進“sub-health”這個新瓶中,這不就在炮制二元論,會有人接受嗎?
說到這裡,觀衆對“亞健康”的來龍去脈應該有個大緻了解了吧。
一句話,“亞健康”就是有的中國“學者”吃了玻璃拉出了的新名磁,“學者”想往這個名磁裡裝什麼就可以裝什麼。
如果有利于“學者”們收智商稅,那就更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