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返鄉的打工青年已到家?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草木間夜聊,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第一批返鄉的打工青年已到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草木間夜聊
蹲點時間:2021年11月12日晚
地點:海鹽縣南北湖草木間民宿
月色如許,山風清爽。
晚上七點,坐标海鹽縣澉浦鎮,南北湖湖山嶺上弈仙城,幾家飯館中,燈火通明,遊客們正在進餐,一派熱鬧景象。附近的草木間民宿門扉半掩,我推門而入,注意到一旁的幾張招牌,有“澳大利亞中國藝術研究院駐地藝術家項目基地”、“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水彩創研基地”、“海鹽縣婦女兒童活動基地”等,走廊上還陳列着精美的水彩畫作,這是草木間藝術氣質之一種。
前台邊的茶座上,民宿主人馮呈藝正在沏茶。“下午有一批上海來的客人,去拍南北湖的草木花鳥了,還沒回來。”她說。
我也坐定,吃起茶來。
不一會,澉浦村的85後青年周樹源也來了。周樹源是馮呈藝的老朋友了,擅做木器,喜慢生活,尤愛草木間的氛圍,常來草木間玩。他說,這些年草木間搞露天音樂會、藝術畫展,年輕人也可以在此看露天電影、燒烤,氣氛活潑、自由,大大增添了此地的藝術與時尚空氣,“以前這種空氣不要說在澉浦一個小山村,在海鹽縣城也幾乎很少看到。從‘沒有’到‘有’,對澉浦來說,這就是一件好的事情。”
真誠、樸素,這是周樹源的追求。正如他所做的木器,不是靠外觀取勝,而是靠作品的思想打動人,“一些樸實的木碟子或者漆器,或許能夠給在城市生活的人一種精神的寄托。某種意義上,草木間也有這樣的氣質。”
馮呈藝接話道,“我常會去阿源的木器工作室轉轉,他呢,空了就來草木間串門。有時候他甚至會幫忙磨刀,修補木頭,在庭院中澆花、施肥。在我們這裡,能夠碰到有趣的靈魂。”
“如何看待如今的鄉村旅遊開發?”我問。
無論是馮呈藝,還是周樹源,都認為“務必要保留鄉村樸素、自然的一面”。
談話間,來自上海的遊客也都回到了草木間。
不願具名的“宅女士”是周樹源的朋友,此次入住草木間便是經其介紹的。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傳着一句話“南北湖是上海人的後花園”。宅女士坦言這是第二次來南北湖,“南北湖自然生态保護得很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拍到了很多自然本真的野花和并不常見的鳥類。”
“自然可以沒有人,但如果人沒有自然,無法想象。”宅女士說,“我在浙江住過很多民宿,有的在峽谷中間,窗戶外的風景就像是一幅畫。草木間的設計也特别精心,有風景入窗的感覺。”
我問宅女士,您認為住民宿和酒店的體驗不同在哪裡?她答,住酒店,與服務人員打交道相對要生硬一些,住民宿一般是加上微信,可以感受到民宿主人的好客,有需要可以随時溝通,但是他們也不會粘着你,這個度非常好。
宅女士是旅遊達人,有博物之愛好,由于疫情的緣故,不能跑遠,她便跑了浙江許多地方,也看過許多美麗鄉村。她在深度的旅遊體驗與挖掘後,忍不住感歎“浙江好好啊”,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美麗鄉村的标準不該統一化,現在的社會在進步,價值觀在多元化,美麗鄉村也應該像野花、像蟲鳥,自然、多樣、豐富。”
茶水續了一杯又一杯。
坐在一旁的李先生同樣來自上海,他認為很多民宿的客源都是朋友介紹的,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民宿,需要圈子,圈子的傳播很重要。除了物理上的因素外,還需要心理上、情感上的東西,比如民宿裡的陳設,畫作、書籍等媒介可能會讓遊客與之産生鍊接,好的民宿、好的鄉村旅遊應該去尋求更多這樣的鍊接。”
談話間,吃的是南北湖的橘子,泡茶用的是南北湖的山泉水,有入住遊客從樓上的會議室下來,找了幾本感興趣的書表示想帶回房間看,馮呈藝接到一則晚十點有客人即将入住的訂單……氤氲茶香間,一場關于海歸創業、鄉村旅遊、精神富裕等話題的暢聊收尾了,晚風拂來,與思想上的幾許微瀾應和着。
月正明,夜更深,我從湖山嶺上驅車下山了。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