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傳統飲食中
很大一部分是由米、面這些主食組成的
但這幾年來,下面這些說法越來越多
“想要瘦,一定要少吃主食!”
“主食吃太多,是變胖、導緻糖尿病的元兇!”
不吃主食對健康真的好嗎?
賈凱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營養科主任醫師
我國常見的主食有糧谷類和薯類,雜豆類也常常作為主食的補充。
糧谷類:又可分為主糧和雜糧,主糧主要為稻米(南方)和小麥(北方),雜糧主要有玉米、小米、高粱、荞麥、燕麥等。
薯類:包括馬鈴薯、番薯(地瓜)、木薯、山藥等。
雜豆類:主要有綠豆、紅小豆、芸豆、花豆、蠶豆、豇豆等。
這一類食物主要為人體提供的是碳水化合物,是身體中主要供能的三大營養素之一,每天我們通過碳水化合物來攝取的熱量應該占50%~55%,所以我們稱它為主食。
如果長期不攝入主食,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機體要維持血糖的穩定,就要通過脂肪或蛋白質來進行轉化,這樣會給機體帶來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說代謝紊亂。通過脂肪來供能會産生酮體,長期酮體的蓄積對身體會有不利影響。如果通過氨基酸來補償,就會造成機體的瘦組織分解,時間長了會造成營養不良。
而實際上,機體中有一部分腦組織還有紅細胞隻能通過葡萄糖來供能,這個時候如果血糖不能保持穩定,會造成情緒低落、易怒、煩躁等情況,所以長期不吃主食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主食吃太多、吃太少都影響壽命
2018年,一篇發表在《柳葉刀·公共衛生》上的綜合研究顯示: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可能會影響壽命,使壽命縮短。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選取了15428名年齡在45歲~64歲的志願者,然後對碳水化合物與死亡風險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與死亡風險呈U型關系:
1. 當攝入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比在50%~55%的時候,死亡風險最低;
2. 當攝入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比<40%,以及>70%的時候,死亡風險都會增加。
總的來說,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小于全天攝入總能量的40%或者大于全天攝入總能量70%,都會增加死亡風險,縮短壽命。
此外,對于不同年齡的人來說,對于主食攝入量的需求也有不同。
2020年11月,來自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學者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證實,主食的攝入量與不同年齡的死亡率有明顯關聯。尤其在50歲後,适當增加主食攝入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1961年~201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及103個國家和地區的1879份死亡率情況,證實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的比例,可有效預測不同年齡的死亡率。研究發現:
1. 20歲以下,蛋白質供能占比16%,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功能各約占42%,死亡率最低;
2. 20歲以後,逐漸增加碳水化合物,逐漸減少脂肪供能比,蛋白質變化不大;
3. 晚年時(男性約60歲,女性約70歲),蛋白質供能降至11%,脂肪供能比降至22%,而碳水化合物占比增加至67%,這時死亡率最低。
哪種主食對人體更健康?
谷類是國人的傳統主食,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約70%~80%),是人體攝取能量、蛋白質、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礦物質的主要來源。
精制谷類(精白米面)由于加工丢失了大量的營養成分,營養價值明顯下降。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精制谷類不利于維持人體健康。其中就有研究結果表明,白米攝入量過高,會使國人糖尿病發病風險增加55%。
與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含有較豐富的膳食纖維,保留了更多的蛋白質、維生素B1、鈣、鐵等礦物質和黃酮、多酚類等植物化學物。
增加全谷物攝入或者用全谷物替代精制谷物,可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結腸癌的發生風險;增加燕麥攝入,對血脂異常有顯著作用;增加薯類攝入,可改善便秘。
由此可見,主食中增加谷類食物和薯類及雜豆類攝入能獲得更多的健康效應。
主食這樣吃才健康
我們可以把主食的概念切換成碳水化合物,我們主張的是盡量少攝入精制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飯、饅頭等,比如說糖,就是能吃出甜味的簡單糖,比如葡萄糖、蔗糖,包括果糖在内,對健康都是不利的,會造成肥胖,增加糖尿病甚至腫瘤的發病率。
1. 巧搭配
粗雜糧包括玉米、燕麥、荞麥,以及雜豆類、紅豆、綠豆、芸豆,還有馬鈴薯等,這些食物血糖生長速度比較慢,同時又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是比較優質的主食選擇。我們主張主食的選擇應該粗細搭配,同時兼顧食物的多樣性,所以咱們選擇主食的時候應該種類盡量多。
2.算好量
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的主食量約為250克~400克,建議全谷類和雜豆類占50克~150克,薯類50克~100克,同時定期監測體重變化來适當調整食用量。
按照每天所需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比計算,一個成年人每餐需要1碗~1.5碗米飯或者1個~2個饅頭。
1份50克的生大米約等于半碗米飯(3.3寸碗口,11厘米直徑),1份50克的面粉約蒸出中等身材成年女性的拳頭大小的饅頭。
1份薯類(80克~100克)切塊後約為大半碗(3.3寸碗口,11厘米直徑)的量。
3. 善烹調
全谷物和雜糧由于膳食纖維含量較高,口感往往不佳,也可能影響消化吸收。對于中老年尤其是老年的朋友,咀嚼能力和消化功能的減退,這時候一定要注意主食加工的适口性,盡量選擇粗糧細做,少食多餐,不要過多攝入粗纖維,防止刺激胃腸道。
可充分利用現代烹調炊具加以改善。如采用豆漿機、粉碎機進行粗糧細作,制作五谷豆漿或五谷米糊。采用高壓鍋、電飯煲、電蒸鍋等烹調五谷雜糧主食,均可改善口感,提高消化吸收率。
另外,加入芝麻粉、葡萄幹和大棗等,可使全谷物食物更美味。
建議:大多數人的粗糧可以占到所有主食的1/2~1/3,老年人可以下降到1/4左右。
小貼士
1. 精加工後的白米和白面會丢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
2. 烹調谷類食物不宜加堿,避免B族維生素被破壞。
3. 少吃油條、炸薯條、炸饅頭等油炸谷薯類食物,不僅吸油,還可能産生丙烯酰胺等緻癌物質。
4. 淘米不宜用力搓洗,淘洗次數不宜過多,以減少B族維生素的損失。
健康吃主食
1. 長期不攝入主食會造成代謝紊亂、營養不良、情緒不穩定等不利影響
2. 主食提供能量的比例小于全天攝入總能量的40%或者大于全天攝入總能量70%,都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縮短壽命
3. 粗細搭配:主食中增加谷類食物和薯類及雜豆類攝入能獲得更多健康效應
4. 大多數人的粗糧可以占到所有主食的1/2~1/3,老年人可以下降到1/4左右
來源: CCTV生活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