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過午不食”
也就是不吃晚餐
這成為一部分減肥者采用的減肥方式
但也有人疑惑,這樣減肥科學嗎?
會不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張惠傑
4月21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内分泌代謝科教授張惠傑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在線發表題為“限制熱量聯合限時飲食和單純限制熱量在減重作用的臨床研究”的研究論文。
從研究結果看,隻要限制攝入的熱量,無論是否“過午不食”,都有明顯的減肥效果,而且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在實際生活中,“過午不食”通過少吃一頓即可達到限制熱量攝入的效果,更容易實行和推廣。
實驗
139人嚴格控制飲食12個月
減肥是現代人的共同話題,數據顯示我國超過一半的成年人屬于超重或肥胖。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綜合征等相關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找到一種簡便、安全、易推廣的減肥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公共衛生成本。
在該項為期12個月的研究中,有139名成年肥胖患者組成“減肥天團”,随機分為限時飲食組和常規能量限制組。
其中,限時飲食組每日進食時間為8時至16時,其他時間隻能喝無熱量的飲料;常規能量限制組則不限制任何進食時間。兩組均接受相同的能量限制,其中男性1500-1800千卡/天,女性1200-1500千卡/天,約占患者原來每日攝入熱量的75%。
研究團隊有營養師全程為肥胖患者提供飲食指導,而且會利用手機APP對肥胖患者的飲食進行監督指導,并進行面對面随訪、線上随訪等,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課程。
數據
兩組患者平均減重6-8公斤,效果相近
研究顯示,限時飲食與常規能量限制兩種飲食模式幹預下,肥胖患者平均能量攝入較幹預前顯著下降,兩種飲食模式均得到患者良好的依從,兩組患者的飲食達标率均在80%以上。
幹預12個月後,兩組患者的情況都有了明顯改善——
限時飲食組患者較基線平均體重減輕8公斤,常規能量限制組患者平均體重減輕6.3公斤,兩組同樣有效。與幹預前相比,限時飲食組的肥胖患者腰圍減少了8.6cm,常規能量限制組患者減少了7.2cm。
限時飲食的效果是否比常規能量限制更好?張惠傑解釋,從統計學上看,兩組的結果沒有顯著差異,可以認為效果相同。
在改善全身脂肪含量、腹部皮下脂肪面積、肝髒脂肪含量,改善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等代謝危險因素方面,兩種飲食模式都有類似的明顯效果。
結論
“過午不食”容易操作,也很安全
“過午不食”到底安不安全,會不會造成低血糖、消化不良等負面影響?
張惠傑介紹,在飲食幹預的12個月中,肥胖患者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事件,僅部分患者發生輕度的乏力頭暈或胃腸道不适等,而且在調整飲食後都得到了改善。
張惠傑認為,“過午不食”這樣的限時飲食能比較簡單地實現控制熱量攝入的效果,“如果采用常規熱量控制的方式,三餐都要嚴格計算攝入的熱量,對普通人而言既難操作,也難堅持。而采用限時飲食,直接少吃一頓的方式,會更容易操作。我們的研究也表明了,限時飲食是一種安全、有效且可替代的體重管理方式。”
據了解,《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是全球最具有影響力的醫學期刊之一,近50年來我國在其上發表的原創性論文不超過40篇。該項研究是2022年我國發表在該雜志上的第一個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明确了時間限制性節食的肥胖治療模式主要得益于能量限制,革新了過去對節食模式的傳統認識,為肥胖患者飲食幹預的臨床實踐提供了創新性的臨床證據。
南方 客戶端(記者 鐘哲 通訊員 淩偉明)
來源: 南方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