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七炸圓子,是中國人過年的一種習俗。
臘月二十六那天,老二家第一個把炸好的糯米圓子和藕圓子放在家裡微信群裡曬,并得意地說:有需要的來拿。接着老四家曬上了4大盆剛出爐的圓子,有四百多個;最後老大家曬出油鍋裡炸的圓子,他賣個關子,說一直忙到晚上九點半,不知道做了多少個,他家人脈廣,向外輸送的多。
臘月二十七,老三家一早就向群裡發來視頻,三嫂穿着圍裙正在搓圓子,老三配着濃濃的馬鞍山語音解說着,從圖上看,他家的圓子肉餡明顯比糯米多,分明是在炸肉圓子,這就是實力。下午時分,老五家低調的向群裡曬出圓子,謙虛地說:第一次嘗試做,但味道尚可。
這是第一年五個兄妹分頭在自家炸圓子,這個大家庭媳婦和女婿組成來自各地方,有合肥的、上海的、六安的、馬鞍山的、安慶的,所以做的圓子各具特色,潛移默化的烙上當地的味道。
嶽父、嶽母在世時,他們的老屋就是大本營,每年我們都會去大本營做圓子,忙上一整天。一大早我和大嫂去菜場大約買上三十斤肉和三十斤糯米,老二把蔥蒜洗幹淨後用電動絞機磨成汁,老四撸起袖子剁肉,老大調味并攪拌,妯娌們開始搓圓子。大家圍在客廳開心地把一年的願景都包在圓子裡,希望大家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嶽母會在卧室讓人把門開着看着孩子們做圓子的氛圍,她不信在客廳裡做圓子的兒女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人了。
嶽父先于嶽母2013年去世的,嶽母常年卧床不起,兄妹們給她請了一個保姆照顧她的生活,去年平安夜悄然離開我們,享年93歲。
80年代末嶽父家開了一個百貨店,面積大約有六個平方,主要經營小食品和煙酒。經常是嶽母看店,她坐在店内,手捧一個搪瓷茶杯,桌上放上一本厚厚的小說。
我有時去小店聽嶽母唠唠嗑,嶽母說:不要小看這個小店,每月有一兩百收入,卻能補貼這個大家庭日常生活開支,大大提高了生活的質量。嶽父燒了一手好菜,每到周日大大小小十來号人圍上一桌,美美的吃上紅燒肉、冰糖砂鍋蹄髈、洋蔥炒腰花、麻辣豆腐等特色佳肴。可不孫子輩身高男孩都在180COM以上,女孩都在165COM以上,都享受到爺爺奶奶的福氣。
她說:解放前張家是泰興大戶人家,有幾十畝良田,她的父親會釀酒,把酒送到鎮上去賣,家底殷實。過去有錢人富了,就會購置田地、建造房屋、送子女讀書。他們張家把私塾老師請到家裡,來教兒女讀書識字和三綱五常,過去能夠讓家裡女孩讀書,才是有錢人的标配。
嶽母把《三國演義》、《水浒傳》、《紅樓夢》反反複複看了幾遍,逢人便說書中的故事,見了兒女說、見了孫女說、見了保姆說,有時自己自言自語,是一個知書達理的老人。
有時看到嶽父與嶽母争辯,往往都是嶽母占上風,嶽父隻能是提高嗓門去占優勢。
嶽母引以自豪地人生壯舉,在她13、14歲時當過村婦女主任,幫助解放軍打過鬼子,組織引導老人孩子逃避鬼子飛機轟炸。在黃橋戰役中,她組織婦女納鞋底、做幹糧送給解放軍,在她四叔的影響下參加蘇北解放區的革命活動。這段光榮曆史雖然沒有寫進泰興曆史文獻,也沒有寫進個人檔案中,但深深銘刻在後代人的心坎裡。
五十年代中期,嶽父從省商務廳下放到合肥牙膏廠工作,并介紹嶽母去廠裡上班,前期做臨時工,58年開始成為正式工。因子女衆多,六七十年代為了解決家庭生活困難,她從牙膏廠背着四五十斤的待加工牙膏尾套坐車帶回家,加工好再送回廠,換取微弱的報酬,這一段曆史給子女留下深刻印象。嶽母一生無怨無悔,勤勞堅韌,平凡工作直到退休,她評過先進,人品得到同事的好評。
那天晚上給嶽母守靈,望着病床上的嶽母,在想:如果她有億萬身價或是身貼許多金色光環,面對命運又會如何了?經過三年疫情,人們真真感受到,豪車、大宅已不是财富的标簽,擁有健康身體、快樂的愛好、有趣的靈魂才是當下人們對财富的新的定義。
2023新春的腳步正向我們走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