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才子加人渣的宋之問,對,就是“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作者,曾經企圖幻想泡女皇武則天。 後來被賜死。他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的一所别墅,賣給了“詩佛”王維。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此修養身心。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布着若幹館舍,譬如竹裡館。王維經常在這裡和他的知心好友如裴迪等度着悠閑自在的生活。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況。特别是經過“安史之亂”出任僞職,差點被問了斬,虧了其弟等營救,才免于一死,被作了降職處理。王維的《竹裡館》就是在這裡寫成的:
獨坐幽篁裡,
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我“獨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裡,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在幽深竹林裡,誰也不知道,隻有天上的明月相伴,靜靜将月光照在身上。
看上去王維的這首《竹裡館》像山水詩,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甯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清幽甯靜、高雅絕俗的境界。但實際上則是抒情,其幽靜恬淡之胸懷,人生失意之曠達,獨守寂寞之堅貞,呼之欲出。
在幽深竹林裡,誰也不知道,隻有天上的明月相伴,靜靜将月光照在身上。實際上,不被人知的不僅僅是隐居竹林的王維,有些人即便站在你面前,依然不知你。我們不是為别人知與不知而活。别人的知不知并不重要。《論語》開篇就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警句,所以,與其風風火火追求功名,倒不如默默無聞的修養自己。事實上,隻要我們内心足夠豐盈,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做到像王維一樣“人不知”之後的淡然自适。雖然“人不知”,但内心不要自棄,而是要樂觀向上,因為自有明月來相照,自有一番天地在等你。
有時候,讀書并不能立刻給你帶來功名利祿,但我們仍舊要讀書,因為讀書最終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向外在索取,而是為了内心的充盈與完整。諸如滿腹經綸的詩人,不能報國,隻能隐居山林,為的不是逃避現實,埋怨社會,而是自我審知,自我和解,自我圓融,自我修養。
人的一生總要經曆厄運和孤獨,不被理解和不被人知。王維以“明月來相照”安慰自己。80多年前一位偉人發表《論共産黨員的修養》一文,曾經談到“慎獨”,教育指導共産黨員加強黨性修養。當今中央領導同志曾将‘慎獨’作為黨性修養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黨員幹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獨’”。當然,王維的獨處修心與當今共産黨人的“獨處修養”不可同日而語,但就修養層面上來說應當是想通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