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疼痛分為12級,分娩是最痛的那一級。然而,經曆過分娩之痛的王琴(化名)卻覺得,生二孩随之而來的心理壓力,比生孩子更痛苦。
在經過了數百個日夜的糾結和思慮之後,2016年12月25日, 33歲的王琴下定了決心:再要一個寶寶。
這并不是一個容易做出的決定:二孩出生後誰帶?家庭經濟能否支撐?大孩能否與二孩“和平相處”……種種問題讓王琴難以抉擇,甚至因此患上心理疾病。
全面二孩時代,二孩是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而由此帶來的家庭和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引人關注。
焦慮
糾結生不生二胎 她患上心理疾病
2016年12月25日上午11時30分,33歲的王琴走出醫院的大門,剛剛做完産檢的她長籲了一口氣。嗯,終于可以做出決定:生下這個二孩。
“單獨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後,二孩一度成為王琴和丈夫林軍(化名)日常交談的關鍵詞,夫婦倆曾為此糾結了一兩年。一邊是自己和家人對二孩的渴望,一邊是生育二孩後誰來帶、家庭經濟承受能力、自己職業規劃等種種擔憂。
每次看着别人家的二寶,王琴都十分羨慕,臉上會不由自主的蕩漾起笑容。王琴的大寶是個兒子,今年5歲半,雖然有點調皮,但也十分機靈。“我丈夫和我都希望再生個女兒。”王琴說,女兒要乖點,如果兒女雙全,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作為獨生子女的王琴夫婦,渴望生二孩還有一個考慮:“獨生子女太孤單了,讓兒子長大後有個親情支撐。”她的丈夫也認為,等哪天他們老了,不在了,兒子除了自己的愛人,還有一個血脈相連的親人,遇事至少不會有那種孤立無援的感覺。
然而,生二孩的現實困境,也擺在眼前。
首先的問題是,二孩生下來誰帶?大孩出生時,基本全由家中老人在帶,這成為王琴的一個遺憾:“生活方式差别太大了,教育娃娃的理念也完全不同。如果再生一個娃娃,我不想再用隔代教育的方式來。”
其次,生二孩後,家中經濟還能支撐嗎?
王琴生活在一個小城市,她在公司上班,林軍做點生意,家庭年收入30多萬元,平均月收入3萬元左右,有一套房一輛車,每年寒暑假都會帶兒子出去旅遊——在當地,目前算是富裕生活。“現在養一個兒子,基本可以‘富養’。”林軍擔心的是,如果再生一個孩子的話,就隻能給孩子提供基礎的東西了。
林軍扳着指頭算了算,從準備生二孩到孩子長大共要經曆出生之前、新生兒階段、幼兒階段、小學、中學、大學階段等,按照目前市場行情标準,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最少需要50萬元。如果生活在大城市,這個數字要翻番。
王琴心裡明白,一旦決定要二孩,整個家庭規劃和消費習慣都将随之改變。一方面,因為要休産假、哺乳假,她的收入不增反減,另一方面,家裡的開銷也将大幅增加,現有的家庭生活質量将難以保證。此外,在教育撫養孩子時間、精力上的投入,也令人望而卻步。
更讓王琴感到糾結的,是來自職場的壓力。目前,王琴在公司是中層幹部,領導對她非常賞識,也屢屢委以重任。如果她真的決定要二孩,再把懷孕、生産、産假、哺乳的“流程”走一遍,也許等休産假回來,連現有的職位也會不保了。
在2015年和2016年的兩年裡,王琴和林軍因為生不生二孩的問題,讨論過不下數十遍。2016年下半年,王琴意外懷孕了,“生不生”的問題暫時被擱置,但她卻依然處于“二孩焦慮”中,她常常出現多夢、失眠等狀況,甚至開始莫名擔心二孩會不會健康。
抑郁
壓力太大,她甚至嘗試“蹦跳流産”
其實,王琴這樣的焦慮并非個案。
資深義工、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益姣去年在湖南長沙開通了首條孕産婦抑郁症咨詢幫扶公益熱線,熱線開通一年來,已接受10餘例患抑郁症的孕産婦咨詢求助。劉益姣說,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高齡媽媽越來越多,孕産婦抑郁症也随之高發。羅群(化名)年輕時先後懷過多個孩子,最後隻順利生下一個女兒,常感慨做媽媽不易。今年女兒6歲了,趕上“全面二孩”政策,公婆又催她懷二胎,并以要讓兒子和她離婚為要挾,逼她再生個兒子。在醫院調理治療半年後,36歲的她終于懷上二胎。
“能不能生個男孩?這幾乎成了我人生遇到的最大的坎。”公婆的态度,讓在家裡保胎的羅群比沒有懷孕時更加憂心不已。重重心理負擔之下,她一度想放棄這個孩子。她恍惚之下參考之前幾次流産經驗,嘗試反複蹦跳等高危動作,直到出現流産先兆。
家人發覺後,将羅群送進醫院保胎,并了解到她行為的偏激,請來在社區做心理輔導義工的劉益姣,對她進行心理治療和幫扶。劉益姣評估發現,公婆、丈夫對二孩性别的要求,提出離婚要挾對家庭關系的影響,原有子女對新生命的接納程度,都是二胎準媽媽們患抑郁症的由頭。經過長時間跟蹤治療後,羅群家老人對孩子性别的要求不再強烈。最終羅群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全家皆大歡喜。
成都壹心公益發展中心心理專家、心理督導師張小瓊介紹說,由于女性懷孕時身體激素的變化,以及高齡生育的風險,導緻高齡孕婦更容易焦慮,從而患上憂郁症。
“在懷孕期間,除了養身子外,還要照顧第一個孩子,因此二胎産婦的情緒和心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比初産婦更容易産生焦慮、恐懼、緊張的心理。”張小瓊認為,面對這個階段出現的家庭成員關系緊張和焦慮态,最好還是通過心理咨詢溝通的方式進行治療。
數據
70%家庭擔心二孩影響夫妻關系
在經曆了一般人所經曆的所有糾結之後,在丈夫的支持下,35歲的吳萍(化名)決定辭職生二孩,“我認為事業和家庭無法真正兼顧。”去年10月,在吳萍的大女兒4歲時,夫婦倆又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小女兒。
在吳萍看來,生二孩絕對是對夫妻感情的一種考驗。原來的生活方式被打破,夫妻雙方壓力增大,丈夫的怨言也越來越多,兩人甚至多次吵架。吳萍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但沒想到王峰常常“以工作太忙為由”晚歸。
2016年國慶節後的一天,吳萍無意中在王峰的手機上發現,他與一陌生女子頻繁的私信聊天。吳萍怒了,她懷疑老公出軌,當着孩子的面與他大吵了一架,而王峰則覺得被冤枉,是妻子無端猜忌。吳萍後悔了,她覺得生二孩就是個錯誤的決定。
據廣東廣播電視台廣播新聞《二孩媽媽必修課》節目調查顯示,70%的二孩家庭将“良好的夫妻關系”列為要二孩最重要的因素,并且數據也顯示,在已經生育二孩的家庭中,最突出的家庭矛盾是夫妻關系的緊張,而不是常見的婆媳矛盾、大孩與二孩之間的矛盾。
調查
37名小學生 17名不同意父母生二孩
相比夫妻關系的緊張,雖然老大老二之間的矛盾并不突出,但是吳萍已經明顯感覺到,老大的情緒變化。
吳萍承認,在生下老二後,确實對老大有所忽略了。前不久,吳萍抱着1歲多的小女兒看電視,大女兒忽然說了一句話:“不公平。”當時吳萍都沒在意,晚上睡覺時,她反複思考着大女兒說的這三個字,難以入眠。
在生活中,吳萍沒少抱怨姐姐不夠“懂事”——她不謙讓着妹妹、經常和妹妹起摩擦。有幾次,吳萍甚至不問青紅皂白,對大女兒動了手。幼兒園的老師告訴吳萍,大女兒比以前更沉默寡言了一些,希望跟孩子多溝通交流。
如果爸媽生二胎,老大啥感受?樂山市陽光實驗學校的語文老師禇延萍曾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要求每位同學以書信形式作答。據統計,全班37名同學中,有17人不同意爸媽生二胎,認為“會把錢多用在弟弟妹妹身上”“怕弟弟妹妹分享父母對自己的愛”等。
對于這些問題,樂山的陳珏在生二寶之前就未雨綢缪,讓大寶參與到迎接二寶的各種準備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明白,即使弟弟、妹妹出生,也不會影響到父母對自己的那份愛,而且在遇到挫折時,兄弟姐妹之間可以相互幫助。
現在陳珏的大寶5歲半,二寶1歲9個月,兄妹之間還是經常發生摩擦。“這是正常的,每個二孩家庭都不可避免。”陳珏認為,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打消大寶心中的顧慮,也可以考慮為大寶創造更多照顧親近二寶的機會,增進倆孩的感情,教會大寶懂得愛。
提醒
“二孩”不應成為夫妻感情的“羁絆”
“全面二孩”政策後,圍繞着二孩的産前産後,以及由此引發的家庭和心理問題,正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
對于生不生二孩的糾結,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婚戀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展鴻認為,是否生二孩,可以像處理婚姻問題一樣,采取‘最小遺憾法’。”胡展鴻表示,如果夫妻雙方生育意願很強烈,認為如果不生将是人生的遺憾,同時,身體狀況又符合要求,當然應該鼓勵生;但如果覺得因為生二孩而放棄事業機會是人生的遺憾,或者認為無法提供給孩子最好的條件是遺憾,那就選擇不生。
對于準備生二孩的家庭,澳門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林紫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師邵鄒穎建議,需要提前做三方面的自我評估。一是夫妻關系是否融洽。如果夫妻關系比較緊張,經常有分歧和矛盾,在這種狀态妥善處理之前不建議生二寶。多一個孩子,容易激化矛盾,給家庭生活帶來混亂,對于孩子和家庭都不好。
第二,是否了解關于兒童心理的知識,是否有資源、有動力、有意願去學習相關的知識。中國家庭中很典型的一個現象是喜歡做比較,當一個家庭裡有兩個孩子時,從吃飯乖不乖,到身高體重的增長速度,都可能會被家長拿來比較,這些比較容易讓相對弱一些的孩子産生失落感,而缺乏相關知識的成年人可能渾然不覺。
第三,要生育二寶前,當然是要考慮家庭經濟的承受力。衣服、玩具等兩個孩子可以共享,但奶粉、紙尿褲之類的開銷總會産生。随着孩子長大,教育方面的支出也是重頭。
邵鄒穎強調說,之所以将夫妻關系排在第一位,是因為對于孩子而言,爸爸媽媽相親相愛是最重要的,就像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與和風細雨的環境。
在成都壹心公益發展中心心理專家、心理督導師張小瓊的咨詢案例中,也曾有因妻子生完二孩後,夫妻關系緊張丈夫出軌的案例。
張小瓊分析說,生完孩子後,有些家庭雖然有父母幫忙照看孩子,但也不能由父母全權代勞,夫妻雙方在照顧孩子時,都覺得自己所付出的更多,都希望對方能體諒自己的辛苦,當雙方都在以抱怨對方的态度相處時,肯定就會爆發矛盾。
“孩子降臨時,女人注意力往往會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同時也希望家人也能像自己一樣關注孩子。”張小瓊分析說,就像吳萍,她生完孩子後很希望能得到老公的陪伴,但老公工作忙,她心理就會有一種不被重視的感覺,而老公也感覺被老婆冷落了。
張小瓊說,為了兼顧工作還有孩子,雙重壓力下,很多妻子往往很少有時間可以精心打扮自己、照顧丈夫的感受,時間一長,丈夫難免心生厭倦。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丈夫就會對妻子挑刺,矛盾、争吵不斷,情緒無法排解時他就會去尋找刺激,比如出軌等。
“其實,這需要夫妻雙方互相體諒和包容。”胡展鴻認為,丈夫要理解妻子的不易,當對婚姻産生厭倦時,丈夫不妨試着去改變你們的相處模式,多分擔一些妻子的壓力,而妻子也要學着去改變,提升自己的外在和内在,讓丈夫看到你的自信和魅力。
胡展鴻認為,婚姻需要彼此用心經營,二孩不應成為夫妻感情的“羁絆”。有些家庭夫妻關系緊張,并不一定是生二孩引起的,也可能是夫妻感情本身出現了問題,“二孩”讓問題更凸出,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胡展鴻看來,二孩媽媽更是需要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系,進行取舍,但建議職場媽媽不要輕易放棄工作,如果沒有做好全職太太的準備工作,離開職場時間長後,最終會導緻自己越來越缺乏自信與安全感。若離職一定過好自己的心理關,提前做好今後的職業規劃。
張小瓊也呼籲,全職媽媽對家庭的貢獻,同樣需要法律的保護和社會的認同及企業的理解,保障她們在家庭中應該獲得更大的尊重與權力。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顧愛剛 攝影報道
編輯|餘孟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