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正常人的脊柱生理彎曲圖

正常人的脊柱生理彎曲圖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22 17:01:26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李佳蔚

35歲的小劉被“強直性脊柱炎”折磨十餘年,整個脊椎如“擰麻花”,身體呈“折疊”狀态。

2021年3月底、2022年8月底,小劉先後在上海中山醫院骨科完成脊柱後凸畸形截骨矯形手術、髋關節置換手術兩期手術後,他重新挺直了腰杆,現已康複出院。

正常人的脊柱生理彎曲圖(身體90度彎曲5年沒法擡頭看天)1

患者小劉手術前後對比,他患有“強直性脊柱炎”,術前身體呈“折疊”狀态。上海中山醫院 供圖

9月15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悉,2021年3月,中山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周曉崗的診室裡來了一位坐在輪椅上的病人。當時,35歲的小劉身體呈“折疊”狀态,幾乎無法行走,他患 “強直性脊柱炎”已十餘年。

根據患者自述,開始的時候他反複腰痛,逐漸出現畸形,就醫時他整個身體已彎成90度,近5年已經無法擡頭見天,不但行走困難,更無法平躺睡覺,夜裡隻能半側着蜷縮在床上。

周曉崗為小劉進行了詳細的檢查,發現小劉的病情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從頸椎到腰骶椎整根脊柱完全融合,長成了一根棍子。後凸畸形超過90度,同時胸椎還出現嚴重的旋轉畸形,使得脊柱像一根“擰麻花”般彎曲的棍子,同時脊柱和骨盆也粘在了一起,左側髋關節也處于強直狀态,無法屈曲。這樣嚴重的病例非常罕見,治療也面臨巨大的困難。

了解到小劉的情況後,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董健協調組織了脊柱外科、關節外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風濕科、影像科、輸血科等多個學科專家為小劉進行多學科大讨論。經過專家們的反複讨論,最終制訂治療方案,即先行一期脊柱後凸畸形截骨矯形手術,再行二期髋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繼續通過藥物控制病情發展。

正常人的脊柱生理彎曲圖(身體90度彎曲5年沒法擡頭看天)2

2021年3月底、2022年8月底,患者小劉先後在上海中山醫院骨科完成兩次手術。上海中山醫院 供圖

2021年3月底進行第一期手術。骨科團隊經過詳盡的術前測量,制定了完善的手術計劃:在患者下胸椎進行不對稱的截骨,糾正後凸畸形的同時糾正上半身的旋轉畸形,同時在腰椎進行第二個平面的截骨,将脊柱打成3段後,再重新進行拼接。

手術開始後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植入螺釘。小劉的脊柱後凸角度太大,無法使用導航和透視設備,周曉崗對照患者術前的CT,在“盲視下”完成了14枚螺釘的徒手植入。術中還發現小劉合并了“黃韌帶骨化”的疾病,又增加了手術的難度,整個手術如履薄冰。

經過7個小時的全力奮戰後,手術團隊順利為小劉完成了脊柱後凸畸形截骨矯形手術,術中出血僅300ml。當晚是小劉近5年來第一次能夠平躺睡覺。術後第7天,小劉能站立行走了,術後10天順利出院。

由于疫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原計劃的第二期髋關節置換手術延遲到了2022年8月。

此次小劉來院後,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邵雲潮對他進行了詳細的檢查,決定先行左側髋關節置換術,術後根據恢複情況再決定是否行右髋置換。8月底,團隊順利為小劉完成了髋關節置換術,術後第3天小劉在助步器的輔助下下床行走,術後第5天順利出院。

專家介紹,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起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關節及外周關節。早期表現為下腰部、骶尾部慢性鈍痛、僵硬感,晨起或久坐起立時明顯,活動後緩解,當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應及時至風濕科就診。晚期會引起脊柱強直、後凸畸形、關節僵硬等嚴重後果,則需要手術幹預。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