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年前,随着我國烹調技術的發展,曾相應出現了一些原始餐具,如石刀、骨筷、貝盤、角杯、木叉等等。這些用天然原料稍稍加工制作的器品,是舊石器時代的産物,也是現代餐具的“遠祖”。大約在五千年前,陶器的出現,才誕生了我國第一代食具。
繼陶器之後,登上餐具舞台大放異彩的是銅質餐具,也就是我國的第二代食具。銅質餐具中風姿特異,最享盛名的又莫過“鼎”。不少古書裡,常有這樣的記載:“食前方丈,羅緻珍馐,陳饋八簋,味列九鼎。”成語中“九鼎之尊”、“鐘鳴鼎食”皆由此而來。青銅食具輕薄精巧,裝飾花卉蟲魚,顯得古樸典雅。
瓷器從漢魏六朝時期發展起來以後,從此便在我國傳統餐具中開始扮演着主角,至今盛名不衰。
瓷器作碗、盤、碟、匙,質地有優有劣,可粗可細,雅俗共賞,貧富鹹宜。精瓷勝過金玉,粗瓷近似陶瓦;腰纏萬貫的巨賈可以品玩一器千金的名瓷,窮無立錐的莊戶也能用個盛湯盛粥的粗碗。像晉代的“缥瓷”,唐代的“千峰翠色”,柴周的“雨過天青”,吳越的“秘色”,宋代的“粉青”、“翠金”、“烏金”、“玳瑁”和“雜彩”,元代的“青花釉裡紅”,明代的“寶石紅”和“孔雀藍”,清代的“素三彩”和“琺琅彩”等,都是珍奇名瓷。起于元代的景德鎮是全國名貴餐具的制作中心,它生産了許多異常精美的高檔餐具,如白釉餐具,釉色透亮明快,純白如同牛乳,盛裝花式冷碟,可将菜肴襯托得更加豔麗;彩瓷餐具,分“素三彩”、“五彩”、“粉彩”、“琺琅彩”、“青花瓷”等多種,光澤柔和,濃淡相宜,明暗對比,立體感強,極為富麗堂皇;一道餐具,色澤單一、純淨,如“寶石紅”、“孔雀藍”、“油綠”、“天青”均與本色渾然一緻,如盛裝整雞整鴨,可以相得益彰;紅釉餐具,格調别緻,晶瑩可愛,給人以一種熱烈歡騰的愉悅之感,若盛裝帶玻璃苋的菜點,可增添許多秀色。此外還有仿古餐具,以鼎為多,因其形态肖似,豪門不惜以千金争購。這等餐具如果與“八珍”相配,則有錦上添花之妙。
“金尊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馐值萬錢”。在曆代高級筵席上,式樣新穎,制作奇巧、價值昂貴的餐具,要算用金、銀、玉、牙制作的餐具了。
象牙制,始于新石器時代。商朝的匠人能用象牙雕成鼎、卣、杯等紋飾複雜的飲食器皿。這些“高級工藝品”,大凡供帝王将相和官宦人家享用。殷纣王用象牙筷子夾過熊掌,隋炀帝用象牙酒杯盛過玉液瓊漿,唐王室用象牙盤子裝過“香食”
玉用作食器,也始于商周,盛于漢魏。水晶缽、瑪瑙杯、琉璃碗、赤玉卮、玉精盤等等,皆是寶玉所琢。乾隆時,宮廷使用青玉鳳把執壺,白玉活環托杯,青玉雕螭兕、瑪瑙鳳首觥和水晶杯、瑪瑙杯等玉器,至今還作為稀世珍寶留在故宮博物院供人們觀賞。
金銀餐具,既擡高了珍馐身價,又顯示酒宴豪華、闊綽,被視為榮華富貴的象征。今故宮博物院陳列的清王室的金火鍋、金壺、金壽杯、金盤、白玉填金花卉詩句碗,其華貴精美,難以言狀。
酒席生輝的金銀玉牙餐具,雖然是曆代統治者與殷富人家用來豐富比闊的表現,但也是中華民族高度飲馔文明和精湛美術工藝的生動體現。誠如袁枚在《随園食單》中所言: “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