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風味小吃有很多,其中鼎邊糊又稱為鍋邊糊,是福州的著名的風味小吃。鼎邊糊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濃漿,攤在鍋邊,半熟後鏟入正在熬煎的湯中,煮制而成。鼎邊糊制作簡單,主要是看制作師傅的手藝。在福州文化中,鼎邊糊的來曆如何呢?它又有什麼故事呢?
1961年,朱*元帥在福州品嘗鼎邊糊時說,這麼簡單的原料,這麼簡便的制作,這麼簡化的吃法,卻有這麼吸引人的魅力,真叫人難以忘懷。
清代鄭東廓所著《福州風土詩》寫道:“栀子花開燕初雛,餘寒立夏尚堪慮,明目碗糕強足筍,舊蛏買煮鍋邊糊”,由此可以看出,鍋邊糊這道小吃在福州已有400多年的曆史。
說起鼎邊糊的來曆,還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故事:
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城鄉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寇,受到當地民衆的擁戴與歡迎,老百姓經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當地鄉民擺下八仙桌,主動送來大米、魚肉、香菇、蝦皮等,準備熱熱鬧鬧地招待凱旋的戰士們。就在此時,又有一股倭寇襲擊,戚繼光問清情況,馬上集合隊伍準備殲滅敵寇。老百姓一聽着急了,無論如何也要讓戰士們吃了飯再去打仗。
不知是誰靈機一動,将大米磨成漿,肉絲、蚬子、金針、木耳、蛏幹、幹貝等一股腦混煮成清湯,涮米漿于鍋邊,不消一刻鐘,一鍋又一鍋的鼎邊糊就出來了。衆将士吃飽後奮勇上陣,把倭寇全部消滅。“過夏”吃鼎邊糊,緬懷民族英雄,也有着愛國主義的内涵。
你可能會喜歡:
漳州特色小吃:鹵面
蘭州特色小吃:羊肉泡馍
美食天堂:湖州飲食文化
安溪茶文化的代表:鐵觀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