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飲食宜清淡,少吃葷
我國傳統養生學認為: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受這種時令特點的影響,人們會感到酷熱、煩躁、多汗、津液流失,營養損耗多,加之食欲下降,易造成體虧人乏。這時,應多食清淡質軟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肥膩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食療學稱之為清補。
夏季吃一些油膩的食物對腸胃不好,會導緻脾陽虛衰。因此不論是哪一個季節的養生我們都要注意飲食的清淡,特别是在夏天的時候。隻有這樣,才能杜絕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清淡的飲食,就是平常說的“粗茶淡飯”。主食要以五谷雜糧為主,副食以豆類、蔬菜、水果、菌類為主。但是,飲食清淡,不代表完全食用素類。
肉類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不食用會造成營養不良,所以應食用少量烹饪清淡的肉類。最好是蛋、奶、魚蝦等低脂肪優質蛋白。
2、宜吃酸苦
芒種節氣到了以後,氣溫将升高,到時候天氣會更熱。人們就容易流汗,而汗液流失過多則容易傷陰耗氣。為了避免身體陰氣損耗過多,可以吃些酸性的食物生津,比如說烏梅、檸檬、山楂。或者說将它們制成湯水飲用,效果也是一樣的。
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款酸味湯,建議大家吃一下:
準備好1條一斤多的草魚,适量的酸菜、大白菜、金針菇、黃瓜;之後将草魚宰殺,處理幹淨之後,将魚肉切成薄片備用;然後将酸菜沖洗幹淨,洗好後切成小段備用。再者将大白菜和黃瓜洗好并且分别豎着對半切開備用。金針菇則拆成小份清洗備用;之後燒一鍋開水,将所有材料倒進去一起煮,煮滾以後,加入辣椒油、料酒一起煮;最後等食材都煮熟了,就可以加入食鹽,起鍋食用了。
夏季要吃苦,也就是說要吃苦味的食物,這樣吃有助養陰洩熱。其中最适合吃的食物那就是苦瓜了,大家多吃一些。除了可以直接切成片,清炒成菜肴食用之外,也可以用來泡茶喝。
3、注意祛濕
天氣變熱了,同時雨水也多,而夏季下雨的時候,都是傾盆大雨,這樣的雨水帶來的濕氣其實要更多。而且天熱以後,很多天天吹空調,這樣也會帶來濕氣的。所以說,為了避免體内濕氣過多,需要及時祛濕。
4、需要午休
在夏季都是晝長夜短,天氣又太炎熱,晚上可能睡眠不足,這個時候可以短暫的午睡,能夠促進身體的恢複,午睡時間一般在一個小時左右最好,如果午睡時間太長人們會感覺到非常疲憊,所以适當的午休也是很好的養生方法。
5、出汗後不可馬上洗澡
随着氣溫不斷升高,很多人都會通過勤洗澡來給自己降溫,但大汗後不可立即洗澡,因為大汗後流經肌肉的血液增多,心率加快,如果洗澡的水過熱,會加速血液流動,使身體本來就膨脹的血管和毛孔擴張,從而使血液不足以供應心髒和大腦等重要器官,造成機體缺氧,導緻眩暈。
6、天熱下午兩點少出門
氣溫的升高主要是因為氣候的變化,太陽更是非常的毒辣,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全面的做好防曬的準備,但是其實陽光本身并不能直接讓氣溫升高。地面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後,再通過輻射、對流等形式向空中傳導,這種向上輸送熱量的過程就是使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
簡單說,陽光照到地面上,曬熱了地面,地面吸收了熱量再放出去烘熱空氣,氣溫就升高了。雖然夏天的中午,陽光照射地面的角度最接近直射,地面和空氣接受的熱量最強,但是地面釋放出的熱量卻少于陽光所供應的熱量,所以中午并不是最熱的時候。
中午以後地面溫度仍然繼續升高,一直等到地面釋放出的熱量等于陽光所供應的熱量時,地面釋放的熱量才能達到最多,這個過程需要一定時間,一般在午後兩點左右,溫度才能達到最高,也就是說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是午後兩點左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