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芪以其根入藥,藥用曆史悠久。國内最早的《神農本草經》把黃耆列為“上品”。《藥性歌訣》雲:“黃芪入藥,為強壯劑,具有益正氣,壯脾胃,排膿止痛,活血醫危的功效。對表虛自汗、氣虛内傷、精神萎靡、四肢無力、脾虛洩瀉、體虛多汗、氣虛脫肛、子官脫垂、浮腫及癰疽等疾病療效顯著”。《名醫别錄》、《本草綱目》等古藥書均認為它有益氣補虛的作用。
2、藥理研究發現,黃耆含有膽堿、豆香素、葉酸、氨基酸、甜菜堿、皂甙、糖類、蛋白質、核黃素、黃烷化合物、鐵、鈣、磷及硒、鋅、銅、錳等多種微量無素。味甘,性微溫,具補氣固表、利尿、強心、降壓、抗菌、托毒、排膿、生肌、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止汗和類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虛自汗、氣虛内傷、脾虛洩瀉、浮腫及癰疽等。由于黃芪能防止肝糖減少,對肝髒有保護作用,并能促進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學物質、放射線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體白細胞減少,顯著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但黃芪最主要的仍是補中益氣,利水消腫,對虛胖虛腫症最為适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