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門診實錄
“朱醫生,我又來了,你的藥不靈呀!都說你調理脾胃挺好的,但我怎麼喝了一個月中藥肚子脹氣也沒好轉,胃酸還比以前多了呢?”病人抱怨着。
“我看一下你的方子……不應該啊,你的方子是針對你脾胃問題的,你平時除了一日三餐外還吃些什麼東西嗎?”我問。
“我每天吃些紅薯、芋艿……”病人說到一半就被我打斷了。
“不是說治療期間不吃粗糧嗎?怎麼又吃起紅薯芋艿了?”我問。
“紅薯也算粗糧?他們都說紅薯能抗癌的,而且也能通便,所以每天我都吃一點的。”病人表示很無辜。
“那從今天開始紅薯、芋艿先不要吃了,我調整一下處方,你脹氣胃酸的情況會好一些的。”我說。
兩周後病人來複診,果然腹脹,放屁多、胃酸皆改善。一味紅薯能有這麼大的能耐?多年臨床經驗證明紅薯對于胃腸道不适的病人造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甘薯,薯蓣,不要混淆了
甘薯與薯蓣經常會在古籍中見到,看似相似但卻是兩個東西。甘薯是今日之紅薯,而薯蓣則是今日的山藥。我發現有人搞不清這兩個東西,會張冠李戴。
我先說山藥,山藥在唐代之前名“薯蓣”,《傷寒雜病論》中就是記載為薯蓣的,薯蓣是它的原名。但到了唐代宗名李豫時期,因為“豫”與“蓣”同音所以避諱稱薯蓣為“薯藥”。這還沒完,時過境遷到了宋代宋英宗名趙署時代,因“署”與“薯”又同音,所以再次避諱稱“薯藥”為“山藥”。現在大家隻知山藥這一化名而很少有人知道“薯蓣”這一原名了。所以薯蓣=山藥,與紅薯不是一個東西,功效上也不同,這裡要提醒一句山藥也不能每天蒸食當保健品,切記!
甘薯=紅薯,紅薯并不入藥,曆代本草書籍均未記載,直到明代的《本草綱目》才被收錄記載,李時珍對于紅薯也隻是寥寥數筆,并未詳述。清代的《本草綱目拾遺》中倒是對紅薯做了較多的記載,隻不過對于紅薯的中醫功效記載的非常少,更多的是記載其作為農作物的特性。經過我的考證對于紅薯的中醫記載主流本草書籍不超過5本,而且古今藥方中比較少會出現紅薯的身影,所以從中醫的角度至少紅薯不是一味普遍适用的藥材。
紅薯的藥用價值
網上盛傳紅薯能抗癌,這裡我也做了相應的研究,結果發現在正規的論文中明确提到紅薯能抗癌的少之又少,而大部分大部分研究反而集中在紅薯葉以及紅薯莖的抗癌作用。一些報紙對于紅薯抗腫瘤提及較多,但未看到很詳細的科學研究數據來證實,其實很多科學理論都隻存在于實驗室,目前階段并未看到十分明确的能運用到臨床的紅薯抗癌療法。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我曾經去夏威夷旅行,當地有一道名菜叫Lualua,又叫撈撈菜,它就是用紅薯的葉子包裹着豬肉烹制的美食。當時我就很好奇問當地導遊,那既然葉子被用來做菜了,那紅薯是用來幹什麼的呢?導遊當時的回答令我噴飯,他說當地人隻要紅薯葉子,紅薯統統扔掉了。
所以紅薯雖然盛傳能抗癌,但是否真的天天吃紅薯就能防癌還真的需要斟酌一番。
朱氏内科傳人又來總結啦!
根據目前現有的科學研究還不能明确紅薯的抗腫瘤作用,所以偶爾食用是可以的,但天天當飯吃是不行的。
曆代本草書籍對于紅薯的記載較多的是其能作為災荒之年充饑的糧食。雖然紅薯有醫書記載能補虛乏,益氣力,但同時也提到了紅薯的禁忌,胃脹氣、腹脹、胃酸、放屁多的人,脾胃運化功能(消化功能)偏弱的人,紅薯千萬少吃,最佳的方案是在調理脾胃的這一段時間内紅薯先暫時忌口。
紅薯、薯蓣、紅薯葉雖然名稱類似,但功效天差地别,所以養生還需練就火眼金睛,方能不被偏頗之詞所困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