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療鼻出血
導讀:鼻出血既可由鼻腔本身病變引起,也可由鼻周乃至全身性病變引起;其常見的原因包括局部黏膜糜爛、鼻中隔偏曲、鼻咽癌及高血壓、動脈硬化症、腎炎、血液系統疾病等。中醫認為鼻出血發生多與肺衛受邪有關。外感風熱,胃有積熱,或陰虛火旺,邪熱虛火上迫鼻道,至妄行之血滲于脈外而成鼻出血。
治療鼻出血的特效穴位:
一般施灸
合谷穴
合谷穴的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處,在第1掌骨與第2掌骨之間的凹陷處,左右手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采用溫和灸,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20分鐘,6次為1個療程。
功效:祛風散寒,解表清肺,防止外邪傳裡。
迎香穴
迎香穴的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兩側的凹陷處,鼻翼底部外側方鼻唇溝上,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一般采用仰卧姿勢,用食指的指腹直按此穴位,有酸麻感。
施灸方法:采用溫和灸。被施灸者取坐位,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适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産生紅暈為止。
功效:清利鼻竅,通絡止痛。 辨證加灸 症狀:煩熱、口渴引飲、口臭、便秘,舌紅苔黃脈洪數。
内庭穴
内庭穴的位置:内庭穴位于腳背第2、3趾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左右腳各有一穴。取穴時,采取仰卧或坐姿,在第2、3趾縫紋的盡頭處取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适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産生紅暈為止。
功效:清利實熱
症狀:顴紅、口幹、食欲減退、精神不振、脈細數無力。
複溜穴
複溜穴的位置:複溜穴位于小腿内側,腳踝内側中央上2橫指寬處,或太溪穴直上2寸(3橫指寬)跟腱的前方,左右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可自己單獨施灸,宜采用溫和灸的方法。施灸時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在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有溫熱、舒适感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産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滋長氣血,補腎益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