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你一定要學會的75道客家菜

你一定要學會的75道客家菜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5-20 04:39:31

  粵菜裡有一派粗犷風格的,被稱之為南渡北方菜的客家菜。資料顯示,客家人原聚居于我國中原地帶,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多群體且有組織而遷,整村整族而徙,遷至某個地方後,因客家人所占比例大,反客為主,他們的生活習俗同化了當地的生活習俗而使客家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如今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廣東的梅州、惠州、河源、清遠,江西的吉安、贛州,福建的龍岩、汀州,廣西的玉林、賀州,台灣的新竹縣、苗栗縣等地。

  作為客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客家菜在較長的時間裡自我成型,自我演變而自成一家,具有“鄉野味濃、内斂質樸”的特點。也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客家菜中的水産品比較少,主要用料以肉類為主;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講求酥軟香濃;注重火功,以炖、蒸、煮、釀見長;造型古樸,鄉土風貌明顯。

  古樸做法可追溯到2000年前

  别看客家菜質樸,卻保留了不少老祖宗的古樸做法,以烹饪技藝來說,東江肉丸的做法就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禮記注疏》中有關于“八珍”的介紹,東江肉丸就屬于這第五珍——“搗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讀枚,脊側肉)。每物與牛若,捶反側之,去其餌(筋腱),熟出之,去其顫,揉其肉。”

  以餐館必定菜豆腐釀來說,實際上源于北方的餃子,因嶺南少産麥,客家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面粉,将肉塞入豆腐中,猶如面粉裹着肉餡,寄托思鄉之情,另一方面,随着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客家人的平素飲食節儉,在食材上也發揮到了極緻,因此“無釀不成席”也成為客家菜的經典代表,我們所熟悉的就有豆腐釀、豆角釀、苦瓜釀、絲瓜釀……

  其中就有亦藥亦膳的南瓜花釀,南瓜花色澤金黃,中醫認為對貧血、慢性便秘、大腸疾患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療效,又能調整神經狀态,輔助改善失眠的作用。

  摘取清晨的南瓜花就最為适宜,把南瓜花裡面的花心去除并洗幹淨備用,水豆腐捏碎,與豬肉剁成末,放入雞蛋液中與鹽、油攪拌成餡兒,再把餡兒填進南瓜花裡,用花瓣依次疊包起來包好,放入砂鍋中留點空隙放水煮熟即可。一口咬下,滿嘴酥軟清香。

  質樸接地氣 保健又養生

  你一定要學會的75道客家菜(廣受歡迎的客家菜)(1)

  養不養生看飲食,客家菜用料講究鮮嫩,講究野生、家養、粗種;加工講究煮、煲、炖,講究粗刀大塊,不破壞食物營養與纖維;烹調講究原汁原味,不使過濃佐料,清淡可口,利于消化;膳食講安搭配,講究效用,多用藥材調理陰陽,清降補瀉,并根據時令增減食物品種。

  據《幼學瓊林》中記載:

  “其味香芬甜美,色澤溫赤,飲之通天地之靈氣,活經絡之神脈,尤适健身養顔之益也。”

  這般集“天地之靈氣”的美妙之物便是客家娘酒。

  實際上喝娘酒是客家人的習俗,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黃酒,據說已有五千年的曆史,與江南的糯米水酒異曲同工,客家娘酒香氣濃郁,但實際乙醇含量低,能幫助血液循環、養血養顔、舒筋活絡,客家娘酒雞就是一道産後調理佳品。

  中醫認為,産婦在生孩子時氣血大耗,陽液勞損,促進血脈流通,調養周身氣血,避免産後身體氣血兩虛,出現頭暈、乏力、眼花、出虛汗及惡露不下或下之甚少等不适;另外,《本草綱目》中稱米酒具有止痛去積,暖胃健脾,多唾溫心,常飲皮膚潤滑有光澤等功能。

  你一定要學會的75道客家菜(廣受歡迎的客家菜)(2)

  而由生存所需延伸出來的客家佳肴如今也成為了天下名菜,說的就是客家餐館的梅菜扣肉,如今的梅菜扣肉早已走出了客家圈,成為廣東人餐桌上的最愛之一,扣肉看似“肥膩”,烹饪者卻将分寸感把握得非常到位,無論是厚度抑或是醬汁滲透度,再佐以梅菜烹制,初嘗便俘獲人心,叫人欲罷不能。

  而這道菜也有它背後的故事,話說漢人南遷後,生活貧寒,很多人從事體力活,勞動強度大。平時很少葷食,而肥膩一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饑。他們吃的菜,用料較為簡單,一般僅用生蔥熟蒜、香菜調味。于是乎,客家人将五花肉加上配料進行制作,再将肉墊在梅菜幹上蒸煮,制作了一道色澤油潤、香氣濃郁的美味佳。

  今天的客家菜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粵菜中的代表之一,回首客家人的變遷之路,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一道道富有曆史感的菜肴,還有一份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養生理念。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系。

  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說中醫」特輯,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