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肌無力有哪些臨床表現

肌無力有哪些臨床表現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7 10:15:11

肌無力主要表現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無力,易疲勞,活動後症狀加重,經休息後症狀減輕,一般病情嚴重、病程長,且難治。各種年齡組均可發生,多發生于15~35歲,男女發病比約1:2.5。起病急緩不一,多隐匿。症狀可暫時減輕、緩解、複發及惡化,常交替出現,經休息和使用抗膽堿酯酶藥物治療後部分恢複。兒童型重症肌無力指新生兒至青春期發病者,除個别為全身型外,大多局限為眼外肌。簡單的說就是因為各種原因而導緻的肌肉無法提供身體正常“運作”的病症。

肌無力有哪些臨床表現(病症和危害都有哪些)1

肌無力病症:

1.提上睑肌無力

2.眼球肌無力

表現為:第Ⅲ、Ⅳ、Ⅵ顱神經受影響,第Ⅵ多見,表現複視。

3.語言肌無力

表現為:第Ⅸ、Ⅹ顱神經受影響,表現說話無力、多說話後聲音低微、沙啞、構音不清、如延髓麻痹樣鼻音。

4.咀嚼肌無力

5.吞咽肌無力

表現為:第Ⅸ、Ⅹ顱神經受影響,表現嗓子發堵、咽部異物感、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又稱梅核氣〕、喝水發嗆、重者完全不能吞咽需靠鼻飼、飲水時從鼻腔流出、流涎。

6.面肌無力

表現為:第Ⅶ顱神經受影響,表現雙側鼻唇溝淺、表情呆闆呈面具樣臉。

7.頸項肌無力

表現為:脊髓頸神經運動支受影響,表現頭部前傾不能擡起、頭位歪斜。

8.呼吸肌無力

表現為:脊髓胸神經運動支受影響,表現肋間肌無力、胸式呼吸微弱或消失、氣促、氣憋、常需補充深呼吸或歎氣樣呼吸、有的患者在睡眠中憋醒覺呼吸不能、精神緊張需喘息30分鐘才逐漸恢複、不敢睡眠,重者需用呼吸機可危及生命。

9.四肢無力

表現為:頸髓皮質脊髓束受影響,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肢體無力無力,二肢無力可表現為雙上肢、雙下肢、一側上下肢。常見為雙下肢比雙上肢重,有的呈遠心端無力如腕踝以下、手拿碗筷易于墜落、寫字無力、急性期可見到高位截癱。

10.猝倒症

表現為:腦幹皮質脊髓束、額橋束及網狀結構受影響,表現當頭位改變時出現猝倒,患者感覺全身肌肉突然無力而倒地,但意識清楚,個别患者可有短時間睡眠樣發作,瞬間即醒,可因光刺激和眼前有快速晃動物體而誘發,無肌肉抽動和肌緊張,可與癫痫相鑒别。發作後自己起身尋找周圍有無他人推倒自己。

肌無力有哪些臨床表現(病症和危害都有哪些)2

生活中的危害:

1、頸肌受累:頸項酸軟,頭重和豎直困難,将頭部靠在牆上或垂下休息好轉。

2、常受累的是眼外肌:表現為一側或兩側眼睑下垂,我們可以看到病人眼皮擡不起來,因此眼裂變小或一隻眼大,一隻眼小,眼球轉動不靈活,甚至不能動,看東西成雙影。

3、肌無力症狀表現為全身骨骼肌肉均可受累,但以眼外肌受累最為常見。具體表現為眼睑下垂、複視等,或全身肌肉同時受累,疲勞後加重,休息後部分恢複,朝輕夕重。受累肌群的範圍和程度變異很大。

4、四肢肌群受累:上肢受累時,兩臂上舉不能,梳頭刷牙、穿衣困難;下肢受累時,首先出現上樓腿軟,上提下肢感到疲勞,逐步發展為上台階或上公共汽車困難,或騎自行車剛開始時能上車,但沒騎多遠,便因肌肉無力,下車困難而跌倒,另外還有下樓時易跌,蹲下後起立困難等等。

重症肌無力危害大,如果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治療,會使病人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危及生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及時的治療是避免危害,減少治療難度,早避免疾病困擾的關鍵。

肌無力有哪些臨床表現(病症和危害都有哪些)3

處理方式:

因為神經的“受損”,我們需要加強神經的鍛煉。

1、對肌肉進行緩解和處理,讓過緊張或者為激活的肌肉放松或激活,讓肌肉調動起來減少神經的壓迫和刺激。

2、通過無損的運動方式建立肌肉力量,運動康複肌肉,改善無力狀态。

3、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和維持身體機能,調整身體達到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