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職場中被上司問的問題

職場中被上司問的問題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3 09:33:04

前幾天跟朋友聊到關于"上司能力"的話題,這就開啟了吐槽模式,各種花式數落上司的不是來。其中以小劉吐槽的最狠。

小劉剛畢業沒幾年,頻繁的換工作,能力是有一些,但也有些持才傲物的意思,他說自己的上司是個草包,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做,總是注意一些細微末節,關鍵時刻還總掉鍊子,要不是下屬能力強,他不知道挨罵多少次了。

年輕時我也曾認為我的上司是個草包,但随着年齡的增長,我發現當年的草包上司,實際上是個深藏不露的人。

今天就針對"我的領導是個草包"這件事來分析下,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根據小劉說的,我們可以判斷"領導是個草包",但問題是一個草包真的可以當管理者麼?所以,成為管理者的不一定是草包,那麼問題就有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職場中被上司問的問題(職場新人上司是個草包)1

你的能力真比領導強麼?

就拿小劉來說,他自認為比上司的能力強,那什麼是能力呢?難道上司真的一無是處?換句話說溜須拍馬、能說會道、能喝酒,算不算能力的一種?

在職場中最忌諱的就是拿自己的優點與别人的缺點比較,雖然對一個團隊來說,能力頂尖的人才越多越好,但從管理者和企業發展的角度上思考卻不是這樣的。

隻有能為企業帶來益處和良性發展的人才适合做領導,可能他的某項能力沒你強,工作上也沒你做得好,總之你擁有的能力領導都不會,但那又怎樣?領導所具備的某項能力恰恰是公司需求的,那這就足夠了,僅僅這一項能力就甩你幾條街。

職場中被上司問的問題(職場新人上司是個草包)2

既然你的能力比領導強,為什麼沒有替代他?

如小劉所說,既然自己的能力比領導強很多,那自己為什麼沒有取而代之呢?是有強勁的競争對手,還是說自己的資曆不夠呢?

其實在職場中能力雖然很重要,但能力并不能代替一切。一個團隊中,如果有比自己能力強,但甘願服從比自己能力弱的人管理時,,那隻能證明一件事,這個領導在某些方面是比這些人厲害的。可能是經驗豐富,也可能是手腕厲害,總之他具有一項讓下屬佩服或甘願服從的能力,也就是軟實力。

從客觀的角度講,自己的某些能力比領導厲害,但如果角色互換之後,自己就能如領導一樣帶領團隊正常工作麼?自己分派的工作任務能得到執行麼?

會不會有像自己一樣的刺頭站出來反對自己呢?甚至還揚言"你的能力沒我強,你憑什麼當管理者?"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又作何感想呢?

職場中被上司問的問題(職場新人上司是個草包)3

說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經典案例:

早些年我在某百貨公司工作,公司内的中上層幹部都是30歲以上,而當時我的工作能力是全公司公認的, 也迎來了一個提幹的機會,那一年我才25歲,剛踏入社會的第一年。站在我的角度來分析,公司内幾乎沒有人能與我競争,而上一任領導在升職調走的時候也推薦了我,但最後公司上層研究決定提拔另外一人,而給予我的評價是"能力足夠,但太過年輕,需要再鍛煉一段時間",最終我與"公司創立以來最年輕的部門經理"失之交臂。

當時我是特别氣憤的,不久後因為一些數據上的事情借口辭職,離開了那家公司。但在外工作這麼多年,回想起當初的事情,突然發現公司上層的決策是正确的,可能從能力上講我是出類拔萃的,但要從管理上講,我并不适合做管理,起碼在當時的年紀我是不适合的。

所以,作為一個領導,整個團隊的主心骨,真的不一定要有強大的能力,隻要他的綜合能力強,且能穩住局面,能為企業創造利潤,這就是最大的能力。

俗話說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兵,隻要領導穩坐釣魚台,能為企業創造利潤,有了錢還怕找不到能力強的兵?

職場中被上司問的問題(職場新人上司是個草包)4

你高估了"能力"的價值

作為職場人,必然寫過簡曆,經曆過面試。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都會問到一個共同的問題:"說說你的能力和優點"

很多職場人噼裡啪啦的說了很多優點,比如工作能力強、會使用辦公軟件、PS、善于溝通、熱愛工作等等優點,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見不到。甚至有些人連在學校打個籃球獲獎也要寫到簡曆上。

按當事人的思維來理解,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最輝煌的業績展現給企業,這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大多數職場人優化簡曆要做的事情。

但問題是,你給企業看的,或者說你擁有的能力是企業需要的麼?如果你擅長的不是企業需要的能力,你就是寫出花來,恐怕也得不到這份工作的offer。而企業最想看的,你卻沒有展示出來。

其實工作也一樣,隻說自己工作能力比領導強,但強在哪?有什麼用?這就充滿了不确定性,

除了一些大企業可能會注重人才的培養之外,其他企業在招聘之初就決定了你的角色,給你的定位就是"普通員工",而基于你的能力,聘用你的目的就是"完成本職工作",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能力比領導高又有什麼用?更何況還不一定高。

進過體制内的朋友必然會有另一番體會,但凡是會晉升的人,都必然會被派往基層或重要部門鍍金,美其名曰"體驗基層工作",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而在這培養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在積累資曆,積累自己能勝任某項工作的經驗的過程。

能看透這些的人堅持到最後,都有了一份不錯的前程;而那些沒關系,沒背景,又自命不凡的人直接認為"自己有能力當領導,卻被派來幹基層工作,浪費了大好年華",他們都沒有堅持到最後,也就錯失了機會。

多年後幡然醒悟:"原來我的能力足夠勝任領導,但因為我的資曆太淺,沒有資格去幹領導的活,所以才被派往基層鍛煉",但此時醒悟又有什麼用?機遇不是天天都有的。

職場中被上司問的問題(職場新人上司是個草包)5

但問題的根本并不是個人領悟和資曆的積累上,,而是"定位"

如果接受過西方職場培訓的朋友就一定會知道,很多外企在招聘新人之初就給出了定位,這些新人入職後的培訓、接觸的工作就是圍繞定位展開的。

那麼也就是說,當初自己被招聘進來定位是基層員工,不管有多大的能力也都僅限于基層崗位,如果工作能力突出才會有可能獲得提拔的機會。

但基于企業發展的需求,很多西方企業會選擇提前儲備幹部,會針對一些有潛力的新人進行培養,也就是說從企業聘用他們的那一刻起,就是當作"管理者"培養的。

說的直白些,就是基于自己的能力,當初進入企業工作時就被定為成了普通員工,哪怕自己的能力比領導強,也不一定會得到重用或提拔;反觀那些能力并不出衆,但潛力或背景深厚的人,最終都會成為領導,這也是"外國企業培養管理者"的一種方式。

所以,基于能力、潛力、企業需求上的差異,從最初就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成為管理者,這與眼下的能力、優缺點并沒有太大關系。

職場人也該醒醒了,你擁有的能力不一定是企業需要的;别人的缺點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缺點;而你所處的位置就注定了未來的發展軌迹,且是不可更改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