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病理報告結果會發生錯誤嗎

病理報告結果會發生錯誤嗎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8 01:23:25

病理報告結果會發生錯誤嗎?來源:北京日報病理報告被稱為疾病診斷的“金标準”,但患者及家屬常常有很多關于“病理報告”的疑問,總結起來大緻有六個方面,我們來一一解答,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病理報告結果會發生錯誤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病理報告結果會發生錯誤嗎(解答病理報告的六個疑問)1

病理報告結果會發生錯誤嗎

來源:北京日報

病理報告被稱為疾病診斷的“金标準”,但患者及家屬常常有很多關于“病理報告”的疑問,總結起來大緻有六個方面,我們來一一解答。

病理報告為何是診斷“金标準”?

病理報告是對患者身上取下來的标本進行分析後得到的診斷結果,包括皮膚腫物、胃鏡活檢、内髒器官切除、尿液、痰液等手術後送檢組織。

報告的第一部分是肉眼觀察,包括送檢組織的部位、全貌、大小、可疑囊腫及癌變部位的形狀、邊緣等關鍵信息。第二部分是叙述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果,包括細胞形态學改變與在分子水平上對送檢組織進行比較專業性的描述。第三部分即診斷,病理醫師會對送檢組織進行專業的疾病分類,說明結果是良性還是惡性,若為惡性還會根據情況描述惡性程度。另外,病理科醫師會提出建議,比如再做什麼樣的活檢,有哪些檢查結果尚待完善,又有哪些特異性檢查可以操作等。這些内容也包括在病理報告之中。

如同警察辦案需要指紋、血迹、遺留的DNA痕迹等證據,病理診斷也是對患者身上取下來的标本進行分析,通過觀察組織細胞的形态學變化,明确疾病診斷。由于可以在顯微鏡下分辨1微米水平的細胞變化,所以病理診斷是目前公認的對疾病最值得信賴的定性診斷。

醫生為何要等病理報告結果?

病理報告對臨床醫生和患者都至關重要,因為病理報告可以明确疾病診斷,為醫生對疾病的治療、預後評估與症狀解釋提供準确依據。因此,在病理報告結果沒出來之前需要耐心等待,病理科不僅要保證報告的時效性,更要保證報告的準确性。

病理報告誕生過程中的固定、脫水程序處理、醫生閱片等步驟是無法跳過的。其中固定時間少則4小時至6小時,多則12小時至24小時,脫水機處理組織一般需要12小時,醫生閱片也需要花費一定時間。通常病理報告自送檢之日開始算起,3個至5個工作日發出。

看不懂報告内容怎麼辦?

病理報告中有大量的醫學診斷用詞,且疾病的分類十分複雜,後續的治療也不盡相同。有時,病理報告中會出現考慮為、符合、不除外、建議等字眼。如果拿到報告後僅憑自己判斷,可能會發生誤讀。所以,拿到病理報告後應跟臨床科室大夫溝通和确認,保證後續診療的正确性,以免耽誤病情的診斷與治療。

如果常規染色無法滿足診斷的需求,醫生還會加開特染、免疫組織化學染色、FISH熒光原位雜交、基因檢測等實驗,通過不同水平及層次的實驗來進一步幫助疾病診斷。開展新實驗後,報告日期在之前3個至5個工作日的基礎上短則延長幾日,長則延長半個月左右。

送檢的标本會不會保存?

病理報告的發出依據于病理切片的觀察,而病理切片是由組織蠟塊切取,這些組織蠟塊均為送檢标本的病變部位和可疑部位取材所制成,是病理科最重要的資料。這些蠟塊和切片即使報告發出後也會長期保存,目的是方便患者後續會診和進一步實驗的需要,在發現問題時亦可進行再度核查。至于病理醫師取材後沒有制備蠟塊的剩餘日常活檢标本,原則上自病理診斷報告簽發起保存兩周至四周。

什麼是切片會診?

病理科切片會診,是将先前外院切片借出,連同病理報告一起送至當前就診醫院進行切片會診。如果僅僅借出切片,沒有之前的病理報告,那麼新就診醫院的病理醫師無法得知詳細内容,包括姓名、病理号、取材部位、診斷結果等,更無從進行信息核實。病理報告及切片是一一對應的,會診時缺一不可。會診後将出一份會診報告,有助于疾病診斷的再次确認,從而提高後續治療的準确性。

如果兩家醫院病理報告上的疾病診斷名稱一緻,而具體内容稍有差異,患者跟臨床醫生再度确認即可。如果病理報告的診斷完全不一緻,建議去第三家醫院會診,最後根據多次會診後的綜合結果聯系臨床,進行合理治療及相關處理。

病理報告有沒有局限性?

目前,病理報告還存在一些疑難性的學術問題和一些技術上的局限性。臨床手術送檢标本本身、申請單信息的填寫、病理醫師取材、病理技師制片、病理醫師閱片、疑難疾病分類的更新都會對病理診斷産生影響。

因此如果需要進行重大治療,還應将病患的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結果一起進行綜合判斷。如對病理報告的結果有疑問,或病理報告與臨床表現有較大矛盾時,醫生會親臨病理科查詢并做進一步檢查,幫助患者尋找真正的病因。

(作者: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李勇、楊江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