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進入5月以來,從英國發現的1例猴痘起,不斷地有類似病例報告。截至6月3日,全球已報告700多例。這些消息。吸引了全世界人們的目光,也引發了普通民衆的各種擔憂。
猴痘之所以讓人害怕,主要是因為其特殊的“身份”。猴痘的病因,是感染了“猴痘病毒”。這種病毒,在上世紀50年代後期,才從一些病猴當中首次分離出來,分類上屬于正痘病毒屬,引起天花的天花病毒和牛痘病毒也是正痘病毒屬的成員。
所以,說猴痘和天花是“兄弟”并不為過。
猴痘與天花不同的地方是,猴痘是一種人獸共患病,而天花病毒隻感染人類。人獸共患病又叫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猴痘病毒原本在動物之間自然傳播,當人類偶然進入動物的領地,病毒就由動物傳染給了人。
猴痘與天花的關系,最重要的一點是容易引發聯想,因為猴痘的皮疹跟天花非常相似。雖然天花已經消滅,但是試想一下,如果看到一個病人的症狀跟天花一樣,想到過去的種種,沒有人會淡然處之的。
不過,盲目的害怕沒有必要,因為到目前為止的證據表明,猴痘在人際之間的傳播性和死亡率上是明顯低于天花的。
那麼,猴痘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今天,龍醫生就來聊一聊。
很多人對猴痘這個病名比較陌生。其實,作為一種疾病,猴痘在非洲的某些地區,已經存在數千年了。
時間回到1970年,在剛果(金),研究人員首次證實了猴痘病毒是一種人類疾病的病原體。那時候,共報道了59例人類猴痘病例,發生在1970年~1980年間,死亡率為17%。
此後發現的猴痘病例,都隻局限在西非和中非的熱帶雨林地區。猴痘的身影首次出現在西半球,是30年以後的事情。2003年5月,猴痘“飄洋過海”在美國本土首次發生疫情,一個月的時間裡确診了71例。
從去年開始到2022年5月,在美國、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西班牙、加拿大等多個國家,不斷有新的猴痘病例出現,似乎已有“蔓延”的趨勢。
這麼多國家發生了猴痘疫情,雖然患者數量還不算很多,不免讓人心生疑慮:這個病是不是已經能輕易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了?如果是那樣,是否可能将來在全世界引起大爆發?
要回答這些問題,先要了解一下猴痘是怎麼傳播的。
猴痘最典型的傳播途徑,是由動物傳染給人類,具體是通過接觸感染猴痘病毒動物的體液,或者被它們咬傷、抓傷。
人與猴其實都是猴痘的偶然宿主(偶然的感染對象),并不能長期儲存病毒。猴痘病毒的儲存宿主(長期的感染對象)目前還是未知的。據專家推測,很可能是齧齒類動物,包括各種野生鼠和寵物鼠。
這些攜帶猴痘病毒的動物,被一些喜愛或者販賣動物的人,從非洲帶到世界各地,有可能是引發這次猴痘在全世界播散的罪魁禍首。
當然,人們更關注的是猴痘是否“人傳人”,答案是肯定的!
猴痘可以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密切接觸猴痘病毒感染者的皮膚損傷和感染組織,也可以導緻猴痘傳播。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通常發生在未采取防護措施時,比如說,在沒有戴口罩的情況下,長時間的在六英尺(1.8米左右)半徑範圍内的共處,超過3小時以上,傳播的風險就非常大。
猴痘還有一個引人關注的傳播方式,是在某些性行為時的密切接觸。目前,在歐美多個國家發生的病例,大多數發生在有過男性同性行為的人群,說明猴痘病毒可能在這些人群聚集的社區,因性行為接觸而傳染。
得了猴痘有什麼臨床表現,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感染猴痘病毒之後,并不會馬上發病,潛伏期一般來說平均為12天左右。不過,如果是被動物咬傷、被抓傷,潛伏期會比表面上的觸摸更短,短至9天就有可能會出現症狀。
猴痘病毒感染者,其實大部分是沒有症狀的。如果有症狀,也主要是一些全身性的非特異性表現,比如說發熱、畏寒、肌肉疼痛,随後會出現特征性的膿疱疹。猴痘的症狀表現,跟病毒株也有一定的關系。
猴痘典型的皮疹,始于前胸、後背等軀幹部位,可以逐漸擴散到手掌、足底和黏膜膜,直徑約0.1~1cm。2~4周之後,這些皮疹會變成水疱、膿疱,然後水疱中央會出現“臍凹”,最後結痂、脫屑。
有一些患者的皮疹并不會向全身擴散,而隻局限在某一個部位。
以上說的症狀,是一開始發現的非洲猴痘患者的表現,在該病進入西半球的美國之後,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發生了一些微小的變化。根據美國CDC的統計,猴痘病毒感染者當中,97%的人會出現皮疹,85%有發熱,71%有畏寒和淋巴結腫大,65%出現頭痛,56%肌肉疼痛。這麼看來,除了疱疹之外,也都是一些司空見慣的症狀。
猴痘與水痘、帶狀疱疹這樣的能引起疱疹的疾病,病原體都是痘病毒,他們的發熱和出疹時間有點類似,一般都是在發熱一到兩天後就出現皮疹,需要注意鑒别。
猴痘與水痘皮疹的重要區别是,水痘患者的身上可能會同時出現各種“批次”的皮疹(如斑疹、丘疹、疱疹、結痂),而猴痘的皮疹一般都處在同一階段,要麼都是疱疹,要麼都結痂了。
少部分猴痘患者還伴有惡心、嘔吐、吞咽困難,嚴重者可能并發腦病和咽後壁的膿腫。
當一個人生病了,總要做一些檢查來幫助診斷和治療的。猴痘的實驗檢查,沒有什麼特别的改變,所出現的現象,大都是非特異性的,比如肝酶(谷丙和谷草轉氨酶)升高、白細胞增多、輕微的血小闆減少和白蛋白下降。
今年5月份以來,有一部分患者出現以前沒有出現過的肛門直腸炎症和外生殖器、肛周局部皮膚黏膜的病變,要引起注意(可能和某些行為有關)。
出現以上這些臨床表現,要确診是不是猴痘,還需要特異性的病原學檢查,确診的檢查方法包括病毒分離、電鏡下直接觀察、核酸檢測、抗體檢測,等等。
有些人會問:診斷猴痘之後,要怎麼治療呢?是不是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
其實,猴痘患者大多數症狀比較輕,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就可以自愈的。伴惡心、嘔吐、吞咽困難的患者,有脫水風險者需要住院輸液。
猴痘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療,可試用幾種還沒有上市的藥物,這些藥物已經在動物身上做過臨床實驗,也在志願者身上做過藥物劑量試驗,可能對人類猴痘有一定的作用。
目前被美國FDA批準的治療猴痘的藥物有兩種:特考委瑞(tecovirimat)和布林西多福韋(brincidofovir)。
一個人得了猴痘後,結局會怎麼樣呢?是不是死亡率很高?這個跟當地的醫療條件和水平有很大的關系,早期出現在非洲的病例,死亡率總體上來說接近10%左右。後來發生在美國的猴痘暴發疫情中,并沒有死亡病例,這跟良好的醫療條件有關。
猴痘的預防,也是大家很關注的問題。目前的資料認為,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能預防猴痘病毒感染,或者即使感染也能減輕症狀,總體的有效率達81%左右。也有一些人建議,如果沒有采取保護措施,在接觸猴痘患者之後,可以注射經過改良、修飾的天花疫苗,但效果目前還未知。
一旦接觸過猴痘感染者,應對密切接觸者予以監測并單獨隔離,同時進行感染風險的評估。如果有條件接種疫苗,時間一般在4天内,不過有時候即使超過14天還可以考慮接種。
目前猴痘還沒有傳入我國,但随着全世界人員的流動,也不排除這個可能性,所以我們平常也是要做好接觸、呼吸道傳播疾病的預防,盡量不要去觸碰或者宰殺野生動物,保護大自然,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