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探索未知的世界中,是付出過巨大的代價的。古人在尋找食物中,不知有多少人因誤食毒品而喪生。諸多的事物,光有好看的外表是不成的,古人迷信“金丹”閃閃發光,紅豔豔悅目,認為吃了一定會長生不老,結果中毒了。人類在認識鉛的過程中,也犯過諸多的誤區,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的。随着着科學的進步,人類看清了鉛的真面目,不過,這個有害人體健康的金屬還是有着廣泛的工業用途的。我們也隻能知其危害,加以防護,注重健康安全,利用其優勢,造福人類就好了。
(意象圖)
據相關的報道:鉛毒在古羅馬文明中扮演着殺人于無形的狠角色,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無法逃脫厄運。在羅馬,就連供應城市生活用水的送水渡槽也由陶器和鉛管組成。據曆史記載,僅建造裡昂的一個泵站,就用掉了12000噸鉛。古羅馬人引以為豪的文明生活全部籠罩在了鉛的陰影下。這些管道雖然極大地方便了羅馬人的日常生活,但溶解于水裡的金屬鉛微粒,被喝進羅馬人的身體,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富集于人體的骨髓和造血細胞裡,特别是孕婦通過胎盤把金屬鉛離子輸送于胎兒的血液之中,極大地毒害了羅馬人的一代又一代人,損壞了他們的腦細胞,破壞了他們的骨髓,損壞了他們的生殖能力,侵蝕了他們用斯巴達人方式練就的強健肌體,羸弱使他們成為“地中海病夫”。在公元前30年到公元220年期間,30位統治羅馬帝國的皇帝和皇位篡奪者中,有19位皇帝嗜好嚴重鉛污染的菜肴和酒混合物。蓄積在羅馬人體内的鉛毒在下一代人中充分發揮了殺傷力。
(意象圖)
古羅馬特洛伊貴族35名結婚的王公有半數不育。其餘人雖能生育,但所生的孩子幾乎個個都是低能兒和癡呆兒。古羅馬貴族的平均年齡隻有25歲。鉛毒使古羅馬上層階級的人數不斷減少,貴族子弟的文化和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差。古羅馬帝國最終走向分裂滅亡。
盡管不能說古羅馬帝國的覆滅是由鉛造成的,畢竟,一個龐大的帝國從曆史長河中消失了,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是曆史的必然,也是發展的必然。但是鉛也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鉛深刻地摻入到古羅馬人的生活中,也深刻地改變了古羅馬人的健康狀況,尤其是改變了皇族和貴族一階層的健康生态,從這個意義上說,鉛扮演了一個超級殺手的角色,在無聲無息中,足以讓一個帝國漸漸地衰落下來了。
(意象圖)
鉛中毒,在初期是很難覺察的。因為鉛中毒是蓄積性的中毒,隻有當人體中鉛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引發身體的不适。鉛屬于三大重金屬污染物之一,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重金屬元素,人體中理想的含鉛量為零。人體多通過攝取食物、飲用自來水等方式把鉛帶入人體,進入人體的鉛90%儲存在骨骼,10%随血液循環流動而分布到全身各組織和器官,影響血紅細胞和腦、腎、神經系統功能,特别是嬰幼兒吸收鉛後,将有超過30%保留在體内,影響嬰幼兒的生長和智力發育。尤其對兒童健康和智能的危害産生難以逆轉的影響。
工業生産中鉛以鉛塵(煙)方式被吸入人體,職業性鉛中毒多為慢性中毒,臨床上有神經、消化、血液等系統的綜合症狀。神經系統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多發性神經病和腦病。神經衰弱是鉛中毒早期較常見症狀之一,表現為頭昏、頭痛、全身無力、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多夢等。多發性神經病,可分為感覺型、運動型和混合型。
(意象圖)
感覺型表現為肢端麻木和四肢末端呈手套襪子型感覺障礙 ;運動型表現有肌肉無力和肌肉麻痹。鉛中毒腦病極少見到,為最嚴重鉛中毒,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高熱、煩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礙、昏迷等症狀。消化系統症狀輕者可表現為口内金屬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脹悶、不适,腹隐痛和便秘;重者出現腹絞痛。血液系統主要是鉛幹擾血紅蛋白合成過程,而導緻貧血。一般情況下,鉛中毒經驅鉛治療後,可很快恢複,除鉛中毒性腦病外,很少有後遺症。
鉛是一種金屬化學元素,元素符号Pb,原子序數為82,原子量為207.2,是原子量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金屬鉛為面心立方晶體。
金屬鉛是一種耐蝕的重有色金屬材料,鉛具有熔點低、耐蝕性高、X射線和γ射線等不易穿透、塑性好等優點,常被加工成闆材和管材,廣泛用于化工、電纜、蓄電池和放射性防護等工業部門。
(意象圖)
因此,我們了鉛的真面目之後,一定在生産和生活中,按科學規程來對待,切不可對其等閑視之,從事相關的生産職業者,更是做好勞保防護,一定要及時體檢,防患于然。同時,我們還要對含鉛的物品,尤其是化妝品說“不”。
(作者:徐景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