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今年65歲,工程師,退休後覺得自己身上還有餘熱又被某大廠返聘了,時常出現在工地一線,然而就在春節後一場意外差點讓林先生失去雙腿。
經他回憶,節後返崗,他無故感到右側大腿後疼痛不已,當時小腿還沒有什麼異樣,在工地配備的醫務室裡做了簡單的問詢建議他及時到醫院就診。
在愛人的陪伴下他們去了附近的醫院,挂号就診,但在這期間大腿的疼痛逐漸已經向整個小腿轉移,而且小腿還出現了麻木、發涼,有逐漸失去知覺的迹象。林先生的愛人看着他逐漸有些發黑的小腿很是焦急,直接又挂了特需門診,在面診後,根據他的情況:右腿乏力,無跳動血管,可擡腿但無法應對阻力。
醫生懷疑為血栓建議進行緊急影像學診斷,最後正如醫生所料,他的CT顯示下肢動脈血管内被血栓堵塞,醫生建議行下肢動脈切開取栓術,最後手術很成功。
醫生表示,如當時就醫不及時,可能面臨截肢
林先生雖然也感覺自己很幸運,但他十分不解,怎麼會無故腿疼就嚴重到要截肢的地步呢?在醫生關于腿部疾病的一些講解後,他才頓悟,原來自認為的“無故”并非偶然,在他的回憶中,常年跑工地,小腿靜脈曲張已經好幾十年,而且随着年齡的增長關節炎、風濕也是家常便飯,腿部偶有的一些水腫、麻木他也從來沒當回事,日積月累就成了大病。
相信生活中有很多像林先生一樣的患者,平時對腿部疾病的關注不是很多,但俗語就曾有“人病腿先知”的說法,所以本期我們帶大家重新認識下我們的“交通工具”——腿。
一、腿是人類的“第二心髒”
在人類自然進化的長河中,從爬行到直立行走是人類史上關鍵的一大步。
如果将人體形容一部永動機的話,那雙腿的腓腸肌肌肉群便是為這部機器提供無限動力的馬達。我們都知道,心髒是機體循環系統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器官,它為全身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
心髒通過動脈将血液運輸到身體各個器官,而與動脈伴行的靜脈又會收集回流血液進入心髒,以此形成血液的循環來維持生命的正常活動。
對于動脈來說,由于它是心髒發出的所以心髒對它的推動力很關鍵,而對于靜脈來說其回流主要依靠的就是小腿的腓腸肌肌肉群的收縮力。
在我們不斷行走的過程中,小腿的腓腸肌肌肉群會進行重複性的伸展和收縮,它将從心髒流入動脈的血液急速轉化到了靜脈又重新流回了心髒。
而且,腓腸肌肌肉群與心髒還有很多的共通之處,比如兩者都被網狀脈搏包圍、兩者在靜息時每次收縮的泵血量幾乎相等,所以衆多醫學研究人員将腿部常稱之為“第二心髒”。
早在20世紀就有科研人員發現慢性心衰患者,多數都會伴有代謝異常及骨病問題的發生,特别是多數患者的腓腸肌肉群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而就在上月底發布在《Nature》上的一篇涉及到兩者關系的研究中提到,“在對平均年齡在56歲的40多萬名成年中進行跟蹤研究發現,長期保持運動習慣(即保持快節奏的小腿收縮與舒張頻率)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功能,減少心肌細胞的凋亡。”這些足可見腿部與心髒的密切關系,而且養好腿對全身的健康都至關重要。
我們的日常運動、行走都離不開腿部,它承載着我們身體幾乎所以的重量;同時人體的一半神經、血管都分布在腿部,特别是在小腿上分布着足三陽經、足三陰經等幾十個重要穴位。因此腿部一旦出現異常,有可能與全身性疾病有關。
二、醫生提醒:腿上出現3種異常,警惕疾病來襲
第一種:腿部水腫
生活中,很多人出現過小腿水腫的情況,但基本上都會認為是前一天走路走多了、站太久了或是最近吃太鹹等生活習慣原因導緻,很少有人會往疾病方面想象。
确實,引起腿部水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飲食上攝入的鹽分過多使人體内滲透壓失衡,或是長期吃素攝入動物蛋白不足都有可能引起小腿部分的水腫;而且随着年齡增長,機體的各器官組織出現耐受性下滑,遇到某些因素(如站太久等)同樣有可能出現小腿水腫情況;還包括運動過度等。
但類似這些常見原因所引起的小腿部水腫一般持續一到兩天左右,在合理的休息或是改善飲食後會自行消退。
如果您的小腿部水腫持續的時間很長,那就需要警惕了,這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發出的信号,此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比如,腎源性水腫。腎髒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承擔着人體過濾、重吸收的功能,一旦腎髒出現問題,一方面會直接影響腎小球的過濾功能,從而出現水鈉潴留;另一方面患者會出現尿蛋白問題,随着血液中蛋白質的流失會導緻膠體滲透壓降低,從而使更多的水滲透到組織中,造成水腫。
還有其他一些代謝基礎疾病引發的水腫,如甲狀腺功能異常造成體内代謝元素異常,繼而造成體内電解質出現紊亂狀況,從而誘發水腫。
其次就是由于下肢血管疾病而誘發的全身性器官疾病,如心力衰竭、肺栓塞等。血液流過的管道遍布全身,但随着機體的衰老或是其他疾病原因會導緻血流速度減緩,易形成雜質在血管中的沉澱堆積,從而出現靜脈曲張、動脈硬化、血栓等下肢血管疾病,而這些疾病均可導緻腿部水腫。
當這些流速緩慢,有時還夾雜着一些凝固小斑塊的腿部血液經腿部回流的過程中,經過肺部、心髒都可能引起相應部位的栓塞,誘發心力衰竭、肺栓塞等嚴重疾病,所以發現不及時很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期。而相反的如果這些血流經過的器官出現了問題,同樣會誘發腿部水腫的出現。
第二種:腿部麻木、發涼
有些中老年群體平時會感覺腿腳發麻,大多是由于不良的站姿壓迫胫腓神經引起的一過性麻痹症狀,但如果經常出現1min以上的麻木感,或雙腿呈對稱性的發麻則要引起警惕。
麻木症狀的出現多與神經有關,一方面,一些疾病如下肢周圍動脈疾病、關節炎症、糖尿病等都會産生腿麻的症狀,而這種麻木感又與一過性的腿麻有很大的區别,比如糖尿病随着病程的進展所引發的周圍神經病變,其所導緻的麻木可分布于與大、小腿的後側,一般為呈電擊、放射性的刺痛感,這類情況都要及時就醫。
另一方面當下肢血管出現深靜脈血栓,腿部神經細胞從血液中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及營養物質滋養,或是受血管壓迫時就會出現病變,就會産生麻木的症狀,而且這類麻木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同時由于深靜脈血栓極易誘發急性心血管疾病,所以如果腿部經常無緣由産生麻木感,且時間超過1min就要及時就醫。并且下肢深靜脈血栓除了引起患者的腿部麻木之外,還會導緻患者腿腳發涼,這種腿腳的冰涼是即使穿再厚依然有“發涼”的感覺,且症狀難以緩解,此時就要引起重視了。
而且腿部發涼除了腿部血管疾病外,還可能與神經傳導障礙、代謝功能異常等有關。比如當人體出現神經根管狹窄病症、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等,就會對神經産生擠壓導緻其做出異常反應,使身體出現腿部冰冷;而一些代謝類疾病會促使人體代謝率下降,嚴重阻礙機體熱量的産生,所以腿部溫度也就上不去。
第三種:腿部疼痛并影響步态
人體的血管随着年齡的增長,在步入中老年階段後,逐漸開始老化,除了容易出現下肢血管堵塞問題外,其彈性也會變得更差,随着血管内腔的不斷變窄,血液的粘稠度變高,在行走的過程中腿部肌肉的耗氧量變得更大就會出現腿部由于缺血而導緻的慢性疼痛。但這類腿疼無周期性變化,休息後便可以得到有效緩解。
如果持續間歇性并持續時間較長,休息無法得到緩解的腿疼,這時就要警惕了,因為像腰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脊柱囊腫等腰部疾病常見症狀都是腿疼,如治療不及時嚴重的可導緻下肢組織壞死。同時,很多中老年除了腿部疼痛還會感覺走路特别的吃力,感覺力不從心,出現步态異常,這時候就要警惕是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伴随肢體半邊無力、麻木,則有可能是腦梗的前兆,要及時就醫檢查。
除此之外,當腿部的顔色出現變化(顔色逐漸變深)、傷口難以愈合、瘙癢等問題,同樣值得警惕,特别是有糖尿病等基礎病的中老年患者。
老年人相較于年輕人的細胞再生能力較弱,血液的供應能力同樣變弱,就促使傷口好得沒有年輕人快,但如長時間傷口都不愈合就要警惕是否患有糖尿病足的風險;而且糖尿病等代謝疾病還會造成血液循環障礙,使代謝産物積聚在皮下及腳組織間隙,所以當腿部顔色加深或出現黑痣要及時就醫,檢查是否出現系統性疾病的風險。
同時像糖尿病、淋巴瘤、肝膽疾病等均可以引起神經性的腿部瘙癢,一般外塗藥膏起不了什麼作用,所以如果腿部出現長期不明原因瘙癢也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三、腿部病變的預防很關鍵!
從上文我們可知,腿部出現異常,暗示着身體可能出現了其他問題。而任何一類疾病的産生,其誘因又是多種的,很多防不甚防,但我們也知道了腿部如同心髒一般,腿部的異常與各類疾病的産生是并非單向性,而是具有循環特性的。所以為了避免各類疾病的産生,我們可以先從預防腿部病變開始。
1.避免不正确的坐姿及久坐久站
生活中很多人在坐姿上有喜歡翹二郎腿的習慣,殊不知這樣極易引起腿部的靜脈曲張或是形成腿部血管栓塞。
一方面,長期保持二郎腿的姿勢,被壓在下面腿部的膝蓋會因長期受到壓力而造成腿部的血流不暢,容易出現麻木、腫痛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會誘發血栓,特别是一些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長期不正确的坐姿隻會加速疾病的進程。
另一方面,長期翹二郎腿會使腿關節長期保持在扭曲狀态,特别是對一些中老年群體,本來軟骨磨損的就比較厲害,不良坐姿會加速膝關節内部結構損傷,使罹患相關關節疾病的風險增加。
此外,美國癌症協會曾在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久坐與糖尿病、心髒病、癌症等多項疾病有關。世衛也曾指出,久坐的時間與死亡風險是呈正相關的,久坐一小時就會減少壽命22分鐘。
其實這些結論的得出都與腿部的深靜脈血栓有關,當人久坐的時候,腿部肌肉群呈放松狀态,血液循環變得緩慢,長此以往,肌肉的彈性及韌性都會降低,而且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
血栓一旦形成,那随着血液的循環流動,将造成上文所提及的各種全身性疾病危害;同時久站使雙腿的腓腸肌肌肉群長期處于緊張狀态也是不正确的。
2.保持運動習慣,定期體檢
衆多國際研究發現,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利于抵禦多種疾病對人體的侵襲。
因此,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群體,想要腿部保持更健康的狀态,就要适度參加一些可以鍛煉腿部肌肉群,有利于筋腱和筋膜強健的運動,例如慢跑、太極拳等,但切記運動時候要量力而行,避免用力過猛超出應有負荷,造成腿部肌肉損傷。
同時,體檢是發現疾病有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建議大家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常規體檢,早發現疾病就可以盡早幹預治療。
總而言之,腿部是我們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我們人體的“交通工具”、“承重牆”,同時也是人體血液循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就像一個疾病晴雨表,當腿部出現水腫、麻木、發涼、疼痛、顔色變深等異常現象,那可能預示着腎髒、肺部、心髒等重要的人體器官已經産生了病變。
因此,建議您生活中腿部出現這些異常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像林先生一樣“險些喪腿”,錯過疾病治療的最佳時期。
同時為了腿部更加的健康,在生活中要盡量避免一些不正确的坐姿,比如翹二郎腿、久坐或久站等行為,同時要保持适度運動的習慣,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體檢,讓我們能及時掌握身體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1]楊光. "做好腿部保健讓您走得更久遠." 家庭科學 5(2015):1.
[2]王深明. "腿部腫脹要考慮血栓." 醫藥食療保健 (2014).
[3]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 李曉強, and 王深明.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3.1(2013):235-238.
[4]張甯. "大腿過細易早逝或患心髒病." 大家健康 12(2010):1.
[5]曾國軍. "久坐、久站、跷二郎腿小心靜脈曲張找上你." 生活與健康 9(2019):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