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8.3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①!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②。’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注釋】
①啟:通“晵”,看。
②“戰戰兢兢'三句:見《詩經.小雅.小昱》。
【翻譯】
曾子生病,把他的弟子召集過來,說道:“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詩》上說:戰兢兢,好像面臨着深淵,好像走在薄薄的冰層上。以今以後,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于禍害刑戮了!學生們!”
【解讀】
危機意識
這則故事,講的是曾子向弟子傳達遺言和遺訓。他教導給門人的,是他總結出的人生經驗。對曾子的遺訓,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解讀。第一做人應全身而沒,完成大孝。第二,終生進德修身不容易,做人要時刻保持着危機感。
中國古人重視孝道,強調“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到死的時候,保持身體的完整,才算是盡孝。這一點,說起來不是難事,但是仔細想來絕非易事。人的一生多災多難,即便是謹慎做事,也難免磕磕絆絆,一不小心就會傷及身體。這是第一難。其次,人生在世,嚴重依賴物質财富,為了維持生命,很有可能與人發生利益争奪。一旦與人争鬥,身體受到傷害在所難免。第三,行為不慎則會觸犯刑法,而古代刑罰肉刑很多,受刑就會毀傷身體。當然,受傷的情況遠不止這些,任何一個意外,都可能受傷。在漫長的一生中,想全身而沒,确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子臨終之時,對自己能盡孝而終頗為寬慰,有如釋重負之意。關于這一點,古今觀念已有重大差異,不冉多說。
第二點才是我們要講的重點,那就是一輩子做好人更不容易。作為孔門高徒,曾子緻力追求仁道,渴望成為君子乃至聖人。但是,要真正做到心歸仁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是十分艱難的。人的思想心意,如露如電,念念不息,如大海中的浪頭翻滾,誰能保證其沒有罪惡的念頭産生,就算是沒有惡念,又怎能保證沒有私心雜念?一旦産生惡念或雜念,人亡、就不再純粹,就會有失慎獨,背離仁道。
更為重要的是,人具有生物的本能,受欲望驅使。這些本能和欲望,驅使着人不自覺地去追求私利,去做利己的行為。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人很難控制自己行為。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按照道德的要求自覺行事,做到謹言慎行,真是難乎其難。故而,曾子才引用《詩經》中的話,反複告誡弟子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人們的心裡時常保持着這種危機感是好事。有了這種危機和恐懼,人們才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認真地處理自己所面對的每一件事。若是以此觀之,曾子這種謹慎處世的态度,就不再是保全自身免于毀傷那麼簡單了,而是一種極為難得的高貴修養。
對于缺乏修養的小人而言,他們是說不出“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樣的話的,因為這種人根本就不在意自己做多少壞事。曾子在《中庸》中說“小人而無忌憚也”,就是這個意思。唯有追求仁道、珍惜自己人格的人,才會千方百計地嚴格約束自己,怕自己生出壞念頭,做出有損人格的壞事。
當然,我們也可以翻出新意,說一切的成功都需要危機意識。對此,我們可以看看身邊的那些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大多是仰仗着自己的謹慎,以及勇于付諸的行動才獲得的。而那些過于粗心和自大狂妄的人,就算他們曾經接近成功或成功過,可最終還是要失敗的。因為,成功隻屬于那些内心戰戰兢兢、行為上卻是異常堅決果斷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