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記得嗎?”,“還記得嗎?是我啊!”,弟弟張祖南看着眼前這位黑瘦的男子,不厭其煩地用家鄉話發問,希望用熟悉的鄉音喚起男子的回憶。姐姐張敏的眼睛早已濕潤,晶瑩的淚珠不停地打轉,争相從眼眶中湧出來。
10月21日下午,在龍華區龍華街道可可沙龍黨群服務V站,分别21年的張氏姐弟三人終于團聚。這暖心一幕,來之不易。
流浪小夥“天生”拾荒為生,“隻想有張身份證”
“我叫天生,無父無母,是天生的”,此前,這位黑瘦的男子“天生”一直在龍華區城市明珠附近流浪。由于沒有身份證,“天生”無法和常人一樣租房、找工作、購買手機、辦理銀行卡,隻得選擇流浪,拾荒為生。“白天,我就撿些瓶子去賣,計劃三天存一百元;晚上,去加油站的公廁沖涼、洗衣服,洗幹淨的衣服就晾在村口,睡覺就在小公園裡”。
5月8日晚,可可沙龍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們在常規夜巡中發現了“天生”,并為他送去食物、衣物等生活物資。為了幫助“天生”找到家人,志願者們聯合龍華街道公共服務辦先後嘗試DNA檢測以及微信、抖音尋人等多種方式,但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5月25日,晶報記者跟随志願者采訪到了“天生”,并刊發了稿件《“隻想有張身份證”!被拐小夥流浪二十餘載,無家可歸尋幫助》,希望借助媒體廣泛宣傳,幫“天生”找到家人。
多部門愛心接力,成功定位“天生”家鄉
三次信息比對失敗,并沒有讓志願者們放棄,“天生”積極樂觀的心态,讓志願者們更加堅定了幫助他尋找親人的信心。半年來,志願們持續跟進“天生”的生活、工作情況近40次,幫助“天生”學習寫字、尋找居住公寓、介紹工作。同時,積極尋求有關部門的幫助。
了解到“天生”的情況後,龍華區民政局協同龍華區公安分局迅速開展調查行動,在DNA檢測的基礎上,龍華區公安分局借助科技識别技術進行篩查。經過近3個月的努力,龍華區公安分局将目光聚焦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中一名叫“張祖興”的男子身上,數據系統顯示,張祖興在2000年失蹤,且身份證已經被注銷。
聯系當地警方再次取樣比對後,“天生”DNA信息與張祖南匹配成功,可以确認,“天生”就是失蹤多年的張祖興。
親人驅車百餘裡奔赴深圳,分别21年終團圓
14點05分,14點10分……看着分針不斷向前走動,可可沙龍負責人孔祥玉的心也越來越激動。終于,手中緊握的手機響起鈴聲,“她們終于到了”。
姐姐張敏、弟弟張祖南及其他6位親屬從佛山驅車奔赴深圳,一同來到可可沙龍黨群服務V站迎接張祖興。分别21年,思念21年,一見面,張敏的眼淚就止不住地往外流,張祖南不斷用家鄉話與張祖興溝通,聊着小時候的家常事。親屬們則不斷用手機為張祖興拍攝視頻,擁有六十餘人的家族微信群不斷發出“叮~叮~”的響聲,無法來到深圳的親屬們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争先恐後地在微信群中詢問張祖興的近況,表達喜悅之情。
“我有很大變化,你也變了,頭發變白了”,張祖興仔細盯着眼前的一群人,認出是兒時的玩伴後,起初的茫然、害羞逐漸變為燦爛的笑容。
原來,張祖興小時候生活條件較為艱苦,2000年姐姐外出找工作,沒隔幾個月,17歲的張祖興也偷偷溜了出去,“想着賺些錢改變生活”。沒想到這一走竟是二十多年,親人們四處尋找未果,也沒有收到關于張祖興的任何消息。因惦記着失蹤的弟弟,張敏“就連逛街也是時刻留意周圍的人,也許就找到了”。
“收拾東西,我們一起回家”,聽到回家,張祖興更是開心,帶着姐姐來到目前所居住的公寓。收下晾曬的襪子、一件件疊好衣服……幹淨利落地收拾起來。看着黑瘦的張祖興和單薄的床褥,張敏不由得心疼起來。
臨近霜降,冷風開始穿梭于深圳的大街小巷。但今年,“天生”不用再擔心如何過冬,跟着親人回家後,他即将擁有一張屬于自己的身份證,找到那份尋求已久的歸屬感,也感受到深圳這座城市給予他的人文溫暖。
編輯 陳曉玲
(作者:晶報記者 白念平)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