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半夜1點聽見雞叫

半夜1點聽見雞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7 07:45:33

半夜1點聽見雞叫(半夜雞叫裡說的事能是真的嗎)1

今天重新聽講百家講壇,易中天老師的《先秦諸子百家争鳴》,裡邊兒講到了韓非子講到的一個故事和道理:地主給農田裡做活的長工送飯和飲用水,力圖達到他們滿意,讓他們吃好喝好。當然,目的在于讓他們做好農活、伺候好莊稼,以便地主有更多更好的收成,經濟上更合算。但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成長的那個年代,在高玉寶的演繹下就成了地主老财“周扒皮”半夜學雞叫,然後帶動真雞真叫,把農民欺騙并暴力驅趕下地。然後,還不給他們吃飽、更談不上吃好。用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經濟上更劃算的目的。這就讓人感到非常奇怪了:同樣的事情,同樣的角色,同樣的耕作方式,同樣的目的,但是卻采用了安全不同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操作方式,真的都能達到目的嗎? 在經濟上更合算? 肯定不是。一方對則另一方必然是錯的!那麼,哪種更可信呢?

半夜1點聽見雞叫(半夜雞叫裡說的事能是真的嗎)2

我甯可相信韓非子說的是真的。因為,一是,經典更具有真理性。二是韓說更符合人之常情,更符合生活的真實。農田裡的工作,其實都是良心活兒,人做多做少想要監工、量化是很難的,把莊稼伺候的到位不到位,秋後算賬時,才能以收成多寡來論定。加上看天吃飯等等因素,對于農田勞作者的工作,要想考核、量化,确定質量是無從談起的。在集體所有制,吃大鍋飯那個年代,為什麼雞多不下蛋、人多瞎裹亂?就是因為,那不是為自己家種地,是為别人勞動,沒有人認真對待。但是,無論是生産隊長還是上級派來的官員,都沒辦法量化考核農民的勞動。這樣的體制機制下,勞動沒質量,收成沒着落;農民常年不得溫飽。但是,同樣的土地,同樣的農民,同樣的工作,分田到戶( 聯産成承包責任制)以後,不上3、4年, 不但能吃飽飯,而且出現了賣糧難( 糧食多到賣不出去)。

同一件事,同一生活場景,在後來的《闖關東》電視劇當中又出現了。作為山東逃難農民的主人公,發家緻富後做了地主,雇了長工耕作農田,他的做法是和韓非子講的做法相一緻。

我之所以更加相信韓非子和《闖關東》說的是真的。這裡邊兒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家祖上的例子。我父親在他的回憶錄當中寫到了我們家祖上的許多事情。我祖父兄弟二人開中藥鋪發家以後也廣置田産,成了村裡的富戶兒,也雇傭長工、短工來耕田種地。那個年代重男輕女,嫁進門來的女人很受歧視和虐待。我老奶奶、我爺爺的親媽虐待兒媳,不給他們吃飽,到晚上那一頓是沒有飯吃的。于是,我的爺爺是負責給長工們送飯的人,總是在回程的路上,從開着的窗子往自己女人等着的屋裡丢兩個餅子(幾種糧食混合制成的主食、類似饅頭之類的東西),給自己的女人吃。在我有一次回老家探親的時候,我的伯父伯母在閑扯篇兒的時候也提到了這件往事。我相信他們說的是真事。因為他們不必要對我說慌,他沒有通過編造這種謊話要實現的目的:有什麼道理編一套謊話來欺騙自己的兒孫呢?沒有任何目的性前提下講述的東西真實性可靠度更高!

人情道理上也比高玉寶的故事更能說得通。“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對待給自己家工作的長工,就有點兒像現在城市裡對待雇到家裡來伺候老人的保姆一個道理啊!一定是盡可能的人性化,盡很能地對人家加關照,盡可能達到人家的滿意……目的無非是像韓非子說的道理:感動人家,讓人家認真地做活路, 把咱家老人伺候、照顧好;讓長工把莊稼伺候好,以便獲得好收成,這是符合一般常理,符合事情本來面目真相的。

如果上述我們講述分析的這些道理能夠成立,那麼高玉寶的《半夜雞叫》所描述的過程和場景就不是真實存在的!說實話,随着年齡的增長、閱曆增多;随着對曆史傳統、中華民族文化的了解越來越深,我對那個故事越來越反感。因為如果是讀書人、有錢人比窮困人群更能代表中華民族形象,那麼把“周扒皮”的人性描寫成那麼醜陋,中華民族的臉面何在?我不知道他當時為什麼要那麼做?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個不合人情世故的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