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
莫過于為「被掏空」的身體找一方休憩之處
美美地睡個大覺。
很好!
眼皮已經耷拉,意識也開始飄空
我要入睡了!
“抖~”
這種仿佛要墜落懸崖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我要死了嗎?!!
一身冷汗侵襲,意識瞬間清醒!
拿出手機一搜,
原來有過“睡覺突然一抖”相似經曆的友友還不少。
大家猜測的「抖因」,腦洞也五花八門:
那麼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
感覺像詐屍
真的是大腦在試探你死了沒嗎?
别瞎說,這是臨睡肌抽躍現象大腦是人體的神經中樞,可以感受到人體上任何一個部位發出的信息。它能夠根據人的呼吸、心跳、溫度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态,這種大腦在試探你死沒死的說法是缺少科學根據的。
至于長個,也是無稽之談。
而夢中穿越,隻想問一句:什麼時候出書?
其實,這種現象屬于“臨睡肌抽躍症”。“臨睡肌抽躍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你剛剛準備和周公約會還沒熟睡時,叫「入睡抽動」。也就是大部分人體會過的“高空墜落”“電觸”感的抖動,很容易驚醒。有數據顯示,大約有70%的人在睡夢中有過這種入睡抽動。
大腦有一套控制睡覺的機制。人在快睡着時大部分神經被大腦皮層管控着“休息”,但總有一些神經「比較調皮」,趁大腦皮層“打盹”就出來「搗亂」。它會偷偷發出一些小小的運動指令,比如讓小腿抽動。而大腦在睡眠狀态下的控制能力比較低,抑制小腿出現條件反射的力量很弱,就出現了入睡突然抖動現象。
“臨睡肌抽躍症”的另一種抖動叫「肌肉顫搐」。肌肉顫搐是指一塊或一群肌肉在休止的狀态時,呈現持續、緩慢、不規則的波動性顫動。肌肉顫搐通常發生在睡着時,嬰兒的那種驚搐就屬于這類。
不同于“入睡抽動”,肌肉顫搐一般不會容易導緻人驚醒,反而起到的是保護睡覺的功效,讓人越睡越沉。研究者認為這是大腦在學習或鞏固神經與肌肉之間的對應關系。
抖得很頻繁,查查這些原因如果你的“抖”是偶爾發生,不必害怕,這屬于正常的“生理性肌抽躍”,跟我們偶爾的打嗝、眼皮跳類似,不用過分關注。但如果抖得很頻繁,要看看你有沒有這些情況。
“身體被掏空”
正如前文提到的“身體被掏空”情況下,人會容易出現臨睡肌抽躍現象。人的身體如果過于疲憊、經受壓力過大,容易引起精神緊張。而精神的長期過度緊張會使大腦神經處于持續興奮狀态,讓你睡覺抖一下。
小心腦部病變
有一種肌抽躍會表現出睡覺時頻繁抖動,即症狀性肌抽躍。這種肌抽躍現象在很多情況下是由于腦部有病變(如腦中風、腦退化性後遺症、腫瘤、腦基底核病變等),除了表現肌抽躍外,還會依病情出現其他各種神經學的異常症狀。所以如果你睡覺時頻繁抖動,且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要及時去醫院明确病因。
缺鈣也會讓你抖
睡覺抖的情況,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是缺鈣,這是真的。當體内的血鈣含量一緊缺,肌肉和神經就開始興奮性亢進,讓人痙攣抽搐,多出現在發育期的小朋友身上。
突然的抖動讓人瞬間驚醒,對于入睡困難者來說真是太讓人抓狂了。試試這幾個方法,讓你減少抖動,擁有一個好睡眠。
伸伸胳膊動動腿
睡覺前半個小時,我們可以動動胳膊腿兒,做一些輕柔的伸展拉伸動作,比如練練瑜伽,拉伸一下足部肌肉、腓腸肌等,緩解一下肌肉的緊張。
好好睡覺,放松自己
睡覺不規律、壓力大的友友們要适當調整自己的作息,學會釋放壓力。老話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1,追求是0,沒有健康,後面有無數的0,都是一場空。睡覺時候也盡量别趴着睡、蜷着睡,容易壓迫胸腔,呼吸不暢,這也容易引發臨睡肌抽躍症。
曬曬太陽,補充鈣質
我們前面提到一些人會因為缺鈣而引發臨睡肌抽躍症。所以平常可以适當吃一些補鈣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堅果等,必要時服用鈣劑。同時也要多曬曬太陽,促進身體中鈣的吸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