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句式雜糅口訣?疫是病,但病不是疫,疫是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的病古人在與疫病的抗争過程中,逐漸認識了自己,探索了大自然的生命規律這也體現在文字創造上,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病句句式雜糅口訣?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疫是病,但病不是疫,疫是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的病。古人在與疫病的抗争過程中,逐漸認識了自己,探索了大自然的生命規律。這也體現在文字創造上。
查一下小學生用《新華字典》,疾病頭的字就收錄140多個,漢朝的《說文解字》收錄102個,證明中國古人對疫病早有認識,充分體現了人類的智慧。今天我們來談談“病”
病最早的樣子是“疒”,現在我們叫它疾病頭。“疒”讀“nè”音,《說文》:“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從字形看,它甲骨文像一個盜汗的病人躺在床上(見下圖);從讀音看,nè nè不就是病人呻吟的聲音嗎?現代漢語中讀“疒”音的有五個字(那、哪、呢、讷、吶),都與聲音有關。其中“吶”同“讷”,說話遲鈍的樣子。我們知道呐喊的呐讀nà,吶讀nà就是健康的聲音,讀nè就是病倒的聲音。
說到這個字不能不說木、片、床(牀)三個字(見下圖)。把“木”分開就是一片一片的“片”,“片”換個方向就是床(牀),化妝的“妝”,将軍的“将”,形狀的“狀”,強壯的“壯”,戕害的“戕”都是“爿”字部,都與床有關。疾病一來人就睡倒啦,睡在哪裡,睡在床上。
現代人把各種病統稱為疾病,實際上中國古人對疾病是分别認識,一個一個研究的,隻有一個一個研究才能對症下藥。從造字上也能看出來。“疾”字從“疒”,和表示箭的“矢”組成。古代戰争很多,弓箭是常用的武器之一,在戰争中的人們經常被箭射傷,所以古人以為“疾”的初始意義是“箭傷”。“病”字從疒,從丙,丙也是聲。“丙”,徐锴曰:“陽功成,入于冂。冂,門也,天地陰陽之門也”,陰氣初起,陽氣将虧。“疒”與“丙”聯合起來表示“在體内自然發生的身患”。段玉裁注《說文》:“病,疾加也”。“疾”是身體外患,如骨折、兵創之類,“病”是身體内患,如肺痨、腫瘤之類。
古人把頑固不治的病叫“癈fèi”,就是殘廢;身體寒冷的病叫“㾕shěn”;身體發熱的病叫“疢chèn”;口角歪斜的病古人叫 “疦jué”;頭上長瘤叫“癭”,積血叫“瘀”,心腹氣痛叫“疝”,氣喘不定叫“痵jì ”,渾身瘙癢叫“疥”,頭、眼、胸、腚、手、足有病都有名。讓人發狂,變換不定的病叫“痬yì”、瘋”,大概就是今天的神經病。古人不僅研究神經還關注人的大腦發育,人不聰明、愚鈍的也是病,叫“癡”。
更有意思的是中國古人把身體勞累也看做病,叫“疲”;把脂肪少也看做病,叫“瘦”。現在很多人把夜晚當做白天,把帶病工作看做有事業心,滿大街的減肥瘦身廣告和美體店,與祖宗唱起了反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