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齊民教授是北京中醫藥大學58屆本科生,自幼跟家裡長輩學中醫,後至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後被保送北京中醫藥大學(當時為北京中醫學院),成為經方大家宋孝志的女婿及門人,跟随宋老30餘年,臨床治療善用經方,被呂仁和教授稱為東直門僅存的經方家。
高齊民教授本科畢業分配至湖南,與湖南名醫劉炳凡一起出診,當時以經方“豬膏發煎”治療蠶豆黃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今與大家分享其治療經驗。(PS:高老寫的自己的臨床經驗集真的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書,其中介紹他的學習之路也是可以作為我們年輕學子的參考,強烈推薦!)
豬膏發煎治療溶血性黃疸《金匮要略•黃疸病脈證治》篇中載:“諸黃,豬膏發煎主之。”本方證列在黃疸篇,肯定是一種黃疸,但又不像“谷疸” “酒疸”“女勞疸”那樣,各有自己的臨床症狀。因為難以辨識其症狀,隻寫“諸黃”二字。
臨床上使用該方治療的病案不多,多以理論闡釋,未見臨床應用。
高齊民主任與60年代與湖南名醫劉炳凡老先生在湖南血吸蟲防治所,治療小孩食生蠶豆所緻急性溶血性黃疸,使用豬膏發煎,效果很好,當時劉炳凡老先生亦告知他,其搶救“蠶豆黃病”多例,效果很好,亦是用此方,等溶血止後,再服用參芪補氣善後。
高齊民主任使用該方加減治療“蠶豆黃病”40餘例,皆取得很好效果,并且用此方治療其他不明原因的溶血性黃疸亦有很好作用。
附病例:
王某30歲,農民,湖南湘潭人,
自述:1969年8月因頭痛,氣短,胸悶不舒,到湘潭地區人民醫院檢查,診斷為“急性溶血性黃疸”,随即收入醫院治療。因不能控制溶血的發展,又轉到湖南醫學院住院,最後用潑尼松控制住溶血,住院40天,血色素由5g/dl上升到11g/dl,出院回家休養。
1975年8月,舊疾複發,再到湘地區人民醫院檢査,化驗檢査血色素10.2g/dl,予以肌注維生素B12及B6,在門診觀察,5天後病情未能控制,血色素降至7.2g/dl,同年9月28日,至本院門診查治,肝脾未觸及;化驗檢査:血色素5.5g/dl,白細胞7400/mm3,血小闆70000/mm3。否認有蠶豆接觸史。同意前診斷。
現症:心中懊憹,頭暈,耳中似有水在漉漉作響,望其面色蒼黃,目黃,一身盡黃,尿如醬油色,六脈細弱無力,
觀其脈證,系邪熱傷及陰絡,法拟涼血潤燥止血,方用豬膏發煎加味。
處方:豬油1兩,血餘炭3錢,黃芪4錢,當歸3錢,栀子3錢,豆豉3錢,阿膠3錢。2劑。
9月30日二診
小便由黃轉清,各種自覺症狀都同時減輕,效不更方
10月10日三診
因勞累太甚,尿色晝黃夜清,大便略幹,脈滑數有力,邪熱有嚣張之勢。
豬油1兩,血餘炭3錢,阿膠珠3錢,水牛角3錢,生地5錢,丹皮4錢
10月18日四診
大便通暢,精神倍增。HGB:8.0g/dl
豬油1兩,血餘炭3錢,阿膠珠3錢,生地5錢,丹皮4錢
10月28日五診
自覺症狀全部消失,僅近幾日食納略差。化驗檢查:HGB:8.7g/dl
豬油1兩,血餘炭4錢,阿膠珠4錢,黨參5錢,山藥6錢,焦山楂8錢,大棗6枚。
11月2日六診
如常人,HGB:11g/dl
回鄉觀察3年未複發
看黑闆劃重點:
豬膏發煎是治療溶血性黃疸的專方,藥少效紅,基本上3—5劑尿轉清,不過臨床上還需要結合患者情況辨證加減治療 。
文章内容部分摘自《高齊民先生經方臨床經驗集》,中國古籍出版社,作者/高濟民。編輯/校對/小丸子她爹。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随時與我聯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