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企業管理三點

企業管理三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7:57:13
一、執行的“三講”

1、講平衡

“講平衡”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平穩、和諧。這裡的平衡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生産管理者與員工關系的平衡、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的平衡以及各個部門之間的平衡。隻有當這些平衡都做好了,才能使執行工作順利進行。

2、講結果

執行的最終目的是要得到所要追求的結果,執行隻是手段,結果才是目的。執行是為結果而存在,如果失去了結果,執行就變得毫無意義。

在具體的工作中,生産管理者無論是自己執行,還是交由下屬執行,都必須緊緊抓住“講結果”這一原則。在執行的過程中,要多方考察,集思廣益,要把努力的方向始終放在“講結果”這個點上。生産管理者如果抓住了“講結果”就等于牽住了“牛鼻子”。

講結果無論是對工廠還是員工都至關重要。對工廠來說,隻有具備強勁的競争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而強勁的競争力來源于執行的結果;對一個員工來說,執行的結果決定了他的業績和職場前景。

3、講危機

現在每一個企業都面臨激烈的市場競争,随時都有被淘汰的危險,這就是企業的危機,而個人也應該有危機意識。現實社會告訴我們,如果不學習、不進步,執行能力差,就會找不到工作或者說找不到薪水高的工作。生産管理者應該将這些危機告訴員工,讓他們有危機意識。

企業管理三點(企業管理中執行的)1

二、執行的“四化”

簡單來說,“四化”就是指:把複雜的過程簡單化、把簡單的過程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以及把流程的因素框架化。

把複雜的過程簡單化就是指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不必要的流程去掉;把簡單的過程量化,即給出具體的标準,比如,我們的目标是10分鐘完成這件事情,這就是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就是指把完成這件事情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列出來,明确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把流程化的因素框架化是指把事情的主要内容用條條框框列出來,使其清晰明了。

在這“四化”中,把複雜的過程簡單化是最重要的,對生産管理者的幫助也最大。

1.、簡化才有執行力

越簡單明了的命令執行起來越快,完成的效率也越高。所以,生産管理者的指令,特别是讓基層員工執行的指令更應該簡單一些。如果生産管理者把事情弄得很複雜,員工看都看不懂怎麼可能做到完全執行?

【案例】讓人看不懂的目标績效考核表

一天,有個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對我說:“李老師,我們公司老闆做了一個很有效的目标管理績效考核表,我想在你的課上與同學們分享一下。”我說:“可以,你晚上先到我房間給我講一講。”

到了晚上,他到我房間裡對我足足講了一個小時,最後我依然聽不懂。我擔心是不是我理解能力比較差,就對他說:“這樣吧,明天先給你5分鐘講給同學們聽,如果他們聽得懂你就繼續講,聽不懂就不要講了。”

結果,在課上誰也沒聽懂他在講什麼,因為他設計了一個很複雜的數字模型,設置了很多變量,很快就把大家搞得暈頭轉向。

後來,他跟我說:“李老師,你不要小看它,這個表是我們老闆設計的,他很專業的。”聽他這麼一說,我才明白,他所謂專業就是要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讓人看不懂。可是,你讓人看不懂,你怎麼讓别人用你設計的東西呢?隻有讓别人在最短的時間聽懂了,别人覺得好,才會去按你的意思執行。否則,聽都聽不懂,談何執行?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生産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不要把事情弄得太複雜,以緻員工思維混亂,抓不住重點,執行不到位。而且困難會打擊人的自信心,使其喪失前進的動力。所以,适當的簡化才有執行力。

【案例】5S被專家複雜化

有一個公司請我去講5S課程,當時下面有一個學員對我說:“我們正好請了一個專家幫我們做5S呢,他講的與你講的不一樣。車間的凳子、椅子你是怎麼定位的?”我回答他:“桌子要定位,椅子就不用定位了,但對員工有個要求,就是離開桌子的時候,要把椅子推回去,我的定位就這麼簡單。那位專家是怎麼做的?”

他說:“你不對,專家告訴我們應該這麼做:椅子有四條腿,它有兩個位,一個在裡面,一個在外面,一共就有八個定位。所以,應該在地上貼八個小方塊,放椅子的時候就要把它放在這八個小方塊上。”實際上,有這個必要嗎?完全沒有。

再打個比方,牆上有一個開關,其實大家都知道那是幹嘛用的,可專家卻說沒有标識不行,一定要貼上印有“開關”字樣的膠布貼。但開關總是被人按來按去,很容易髒,所以“開關”的膠布貼就得一個月換一次。這麼折騰員工,員工當然不開心,這不是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了嗎?

企業管理三點(企業管理中執行的)2

2、簡化要以實際效果為标準

有研究成果證明,簡化與複雜化産生的效果相差很大,如表3-1所示:

企業管理三點(企業管理中執行的)3

表格顯示,簡化以後完全執行隻有80%的效果,而複雜化的完全執行效果是100%,看起來是複雜化的執行率比較好。但是,複雜化的達成率比較低,簡單化後的達成率比較高。所以,在保證實際效果的情況下,生産管理者在工作中應該嘗試把工作的流程簡化、把操作過程簡化、把審批過程簡化。

【案例】簡化簽字手續

大家都知道,制表人在做好報表後需要好幾個人簽字,但集齊這些簽字往往費時費力。所以,為提高效率,就必須減少簽字人數。

那麼,簡化到一個人行不行?完全可以,隻要制表人簽字就好了。但許多生産管理者卻認為不行,領導怎麼能不審核報表呢?但是,大多數領導在收到這些報表後往往是簽字了事,是不會把數據一一核實,再算一遍的。這樣毫不負責的簽字會導緻兩個不良後果:第一,簽了字就要對結果負責,萬一報表出錯,簽字人是要負領導責任的;第二,制表人會放松警惕,認為反正有人會審,制表時就可能粗心大意。

報銷出差費用時也可以簡化到隻需财務部簽字。因為在所有簽名中,隻有财務部會去審核報銷者的費用是否超出了标準,其他部門的簽名隻不過是走個過場。

總之,企業的許多表格都可以簡化到一個人簽字即可,隻有财務報表是需要兩個人簽字的。

所以,過程并不是越複雜越好,一定要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工作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能不要的環節就去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