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用gdp核算

如何用gdp核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14:07:10

如何用gdp核算?GDP剖析GDP是指在一年内,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體所生産出的全部最終産品和勞務的價值,是迄今為止衡量國家經濟狀況最方便的綜合指标但是,GDP指标最大的缺陷是無法考量精神财富如果把世界分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個層面的話,GDP僅僅是物質世界的經濟指标,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如何用gdp核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如何用gdp核算(GDP核算方法)1

如何用gdp核算

GDP剖析GDP是指在一年内,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體所生産出的全部最終産品和勞務的價值,是迄今為止衡量國家經濟狀況最方便的綜合指标。但是,GDP指标最大的缺陷是無法考量精神财富。如果把世界分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個層面的話,GDP僅僅是物質世界的經濟指标。

目前存在一些對GDP的誤讀。比如,很多人把GDP和一個國家的财富總量畫等号。其實,财富總量是存量概念,是曆年累積數;而GDP是增量和流量的概念,是指一個年度的新增數。

财富總量與GDP的關系有點像資産負債表和損益表之間的關系:資産負債表反映了公司自成立以來的累積可支配财富《總資産》和累積股東權益《淨資産》,損益表隻是反映了一年的經營成果。

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GDP高于其他國家或地區并不一定表明這個國家更富有,就像一個企業今年産值比其他企業大并不一定表明這個企業規模就更大。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産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活動成果。下面就這三種方法做一介紹和分析。

收入法GDP:投資學角度的另類解讀

收入法核算GDP,即從收入的角度,把生産要素在生産中所得到的各種收入相加來計算,具體來講就是把勞動者得到的工資、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資本所有者得到的利息及利潤相加來計算,計算公式為:

GDP =工資 利息 利潤 租金 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 折舊,或簡化為:

GDP =勞動者報酬 生産稅淨額 固定資産折舊 營業盈餘。

由此可以看出,GDP在總量上流向了三個渠道,即勞動者、政府和資本方。勞動者對應于勞動者報酬;政府對應于生産稅淨額;資本方對應于固定資産折舊 營業盈餘,其中折舊是對初始投資的補償,即對設備、廠房等生産性資本的補償。

通過分析收入法GDP,可以引申出以下幾個觀點。

一是企業是一個以股東為核心的“投入-産出組織體”。企業是社會财富創造的單位,在這個組織體中,股東投入生産工具《設備、廠房等》,向員工購買勞動并支付報酬,向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并支付報酬《稅收》,在企業管理者《企業家才能》的整合下,向外輸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産品和服務,并以此取得的收入。

收入扣除掉上述支出後的盈利部分是創造的财富淨量,同時也是歸屬于股東的投資回報。

二是并不是全部GDP都是增量财富。公式中隻有“營業盈餘”是财富淨增量,“勞動者報酬 生産稅淨額 固定資産折舊”是為取得“營業盈餘”而付出的成本。這就像一個雜貨鋪,賣貨的錢要扣除掉進貨的錢、店員工資和稅收後,剩餘部分才是雜貨鋪老闆的盈利,才是個人的新增财富。

三是就目前來看,中國和美國的财富總量的差距還在擴大,并非在縮小。美國全行業利潤率較高,一般在8%~12%之間;中國全行業利潤率隻有美國的一半,約為4%~6%。2012年中國GDP約為52萬億元,折合美元約為8.3萬億美元;而美國約為15.7萬億美元。粗略估計,2012年美國收入法GDP中的“營業盈餘”約為1.3萬億~1.9萬億美元,中國GDP對應的“營業盈餘”約為0.3萬億~ 0.5萬億美元。由于“營業盈餘”才是财富的淨增量,從這一角度來講,中國和美國的财富總量差距還在繼續擴大。打個比方,如果把中國和美國的GDP各縮小1億倍,濃縮為一個年收入8.3萬元的中國家庭樣本和一個年收入15.7萬元的美國家庭樣本,雖然中國家庭收入的遞增速度遠遠大于美國《2012年中國GDP增長率約7.8%,遠大于美國的約2.2%》,但是扣除家庭日常消費和開支後,美國家庭剩下約1.3萬~1.9萬元,中國家庭隻剩下約0.3萬~ 0.5萬元。很明顯,在這個樣本中,2012年美國家庭變得比中國家庭更富有了。

準确地說,如果把這比作賽跑,中國選手的現時速度并沒有美國選手快,因此在跑道上的差距還在繼續拉大。但是現時速度的導數,即加速度,中國選手遠遠大于美國選手。

借助于物理學術語來形容:财富總量就是總路程,GDP值就是速度,GDP增長率就是加速度《a=Δv/Δt》。根據牛頓第二定律,a=F/ m,即物體的加速度與受到的外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這裡的“外力”,就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來源于科技進步、教育深化和制度創新等要素。驅動力強,則加速度數值大,速度變得越來越快,才可以超越對手跑更遠的路程。

資本存量是反映财富存量的重要指标。據統計,2010年年底,中國資本存量總值大約是93.3萬億元《約合15萬億美元》;美國資本存量約為44.7萬億美元,是中國的3倍。按人均計算,中國的人均資本存量隻有不到美國的10%,也僅約為韓國的25%。2012年美國私人财富額約為70萬億美元,而中國約為20萬億~25萬億美元,在私人财富方面,中美也相差了約3倍。

因此,隻有當中國的“營業盈餘”大于美國的“營業盈餘”時,中美之間的差距才會真正縮小。途徑有兩條:一是擴大收入基數,即繼續保持GDP絕對值的快速增長,靠跑“量”來帶動“利”的增長,不過這是下策;二是提高GDP的質量和效益,即提高中國企業的生産效率和盈利能力,這是上策。

在生産效率方面,資料顯示,美國1個産業工人的勞動收入可以供養4.8個人,勞動供養率為1:4.8;德、英、法三國的勞動供養率平均為1:6.8;日本和韓國勞動的供養率約為1:3.8。而中國絕大多數産業工人的勞動供養率達不到1:1.5。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歐美及日韓國家家庭隻要有一個人上班便可供養全家,并綽綽有餘;中國大部分家庭要靠雙職工努力工作才可以勉強養活自己,如果有了孩子,負擔變得非常沉重,甚至有人抱怨養不起孩子從而盡可能減少生育乃至不生育--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肯定不是什麼好現象。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made in China”的芭比娃娃,10美元的售價中國企業隻能從中分到1美元;中國産手機出口量約9億部,占全球出口量的近八成,但是中國企業分到的利潤隻是整個産業利潤的1%,等等。

由此可見,中國企業面臨的迫切問題是提升生産效率,中國企業應在産品附加值方面下更多的功夫。當然,這需要外圍環境創造條件。生産法GDP:投資學角度的另類解讀

生産法核算GDP,又叫增值法,是指按提供物質産品與勞務的各個部門的産值來計算國内生産總值。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時,各生産部門要把中間産品産值扣除,隻計算增加的産值。

簡單舉例說明:企業原材料進貨成本100元,加工成産成品後實現銷售收入200元,其中增加的100元産值就是企業為GDP做的貢獻《增量産值》。從成本加成的角度來看,100元增值額中包括人力成本《工資》、社會管理成本《稅收》、資本成本《折舊》,扣除後的剩餘是盈利。由此可見,隻有盈利部分才可以成為社會擴大再生産的資金來源。折舊雖然沒有資金的流出,但本質上是對資本投入的補償,在現金流量表中以現金流入的形式留存于企業,可以轉化為流動資金,或者轉化為再投資。但是折舊資金畢竟是原始存量資金,如果沒有盈利,那就隻能空轉,沒有增量的産生。

另外,生産法GDP核算中的人力成本要轉化為居民工資收入,也屬于消耗性支出的範疇。雖然居民收入中未消費的部分可以以儲蓄、保險、證券等形式存在,并借助于金融業轉化為投資資金。但是即使投資有回報,本金随之會增加,最終也要在未來轉化為消費資金,因為沒有人積累财富的目的是要在臨終時帶到另外一個世界。盈利對應于資本回報,因此投資創造社會财富《或者稱為“有效投資”,不過這也是多餘,就像勞動創造财富,當然指的是有效勞動》,資本為社會化再生産提供動力。

事實上,經濟發展和社會财富的增加不是消費拉動的結果,而是投資和生産的結果。正是由于生産力的發展和生産效率的提高,企業收入才會增加,勞動者收入才會上漲,購買力才會增強,消費的增加才會成為自然的結果。

沒有一個家庭是靠拼命花錢緻富的,沒有一個國家是靠過度消費而變強的。恰恰相反,那些勤儉節約的家庭和國家最終才會更富有而強大。曆史上,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往往是過度消費的後果,并非過度投資造成的。美國有龐大的消費市場,那是因為美國财富生産得多的緣故,很多人把這種因果關系颠倒了。

擴大化再生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人區别于動物的根本屬性。動物習慣一次性吃掉食物,絕不會從嘴裡節約出一部分用于播種或養殖,進行“再生産”。隻有人類才有節省的理念,将結餘用于再生産,并由此形成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濫觞,并進而有了人類文明。

順便說一下“碗”的概念。作為人類文明的标志,“碗”本質上是一種容量的載體,代表存量。“碗”意味着“集中”和“結餘”:比如,銀行是一隻巨大的“碗”,儲存的是社會資金;糧倉也是一隻大“碗”,儲存口糧以備不時之需;電腦硬盤是一隻電子“碗”,儲存的是大容量的信息。

善于節儉的個人和企業,總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支出,把剩餘資金存入銀行,或者去投資,要麼獲得存款利息,要麼獲得股票分紅或股價價差。這些資金沒有浪費和閑置,而是進入了社會化再生産循環。

因此,做股票不是賭博,不是投機,更不是不務正業。股票市場根本的邏輯是共赢的,不是誰輸誰赢的零和遊戲。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投資是一項“光榮”的事情,股票投資應該受到鼓勵。

當然,大家買股票是為了賺錢,并不是為了支援國家建設或者為“社會化再生産”添磚加瓦。但是,追逐個人私利的行為卻會産生積極的社會效應。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為了拿高薪去讀書,從而提升了勞動者技能,勞動産出會更大;為了賺錢去創業,從而為社會提供了更好更廉價的産品和服務;為了提升企業業績而提高服務水平,從而使大家的生活更舒适和便捷。

在自由市場經濟下,滿足了别人的需求,讓别人舒服了,才可以實現自己的利益。大家的逐利行為在亞當·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的市場機制--即個人的自利行為可以促使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化--作用下,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

因此,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賺錢多少表明了一個人的勞動價值;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權錢交易、壟斷等除外》,盈利多少表明了一個企業的社會價值。支出法GDP:投資學角度的另類解讀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把一年内購買的各項最終産品的支出加總而計算出所生産的最終産品的市場價值。它反映本期生産的國内生産總值的使用及構成。從支出法來看,國内生産總值包括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和出口,公式為:

GDP =最終消費 企業投資 政府購買 淨出口

在現實生活中,産品和勞務的最後使用主要分布在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和出口四方面。

居民消費包括耐用消費品及非耐用消費品《快速消費品》以及在醫療保健、娛樂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自建住宅的支出暫不屬于消費《統計學中納入投資》。

企業投資包括固定資産投資《廠房、機器設備、商住物業》和存貨投資《存貨雖然可轉化為未來的消費品,但是還沒有進入下一生産環節,暫時納入投資項進行核算》兩大類。存貨投資可能顯示為正值,也可能顯示為負值,因為年末存貨價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貨。

政府購買主要包括國防支出、政府行政支出、公共工程、公立教育支出和科研支出等。

淨出口可以理解成産品和勞務在國外被外國人消費掉了,同時中國取得外彙《美元》作為補償,從而構成外彙儲備的重要來源。

從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中可以看出,GDP無非由外需和内需組成。内需包括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外需就是出口。雖然需求不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但是經濟的增長必然伴随需求的增長;一個經濟體,長周期來看,其居民消費的增長速度必然大于經濟增長的速度。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最終消費率經曆了“高-低-高”三個發展階段。2011年,居民消費率為35.5%,中國最終消費率為48.2%,均比2010年有所提高,最終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開始顯現上升趨勢苗頭。

2012年,數據顯示最終消費率約為49%;同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年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在經濟增長的貢獻中,最終消費貢獻率比資本形成高 1.4個百分點,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三大進展之一,投資與消費良性互動的局面逐步形成。

從中國最終消費率的最新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消費經濟”的春天已經悄然到來。

美國近50年的經濟發展史主要是消費品企業的發展史。目前蘋果、谷歌、沃爾瑪、可口可樂等消費品公司已經成為美國股市市值權重最大的群體,其中跨國快消品企業發展速度更快。未來5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必将複制并延續這一趨勢。

通過以上對GDP三種核算方法的解讀,可以發現,要想發現發掘投資機會,透徹理解中國經濟是基本要求。解讀GDP,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