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長這個職位,在不同的時期是有區别的,僅以秦朝為例簡單說明一下。
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時說過這麼一句話:
漢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席販屦,又何足為辱乎?
可見在諸葛亮等人士人心中,亭長一職,可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職務,和織席販屦比起來,也沒見得能高到哪裡去。
秦朝在地方實施的是郡縣制,郡是地方最高行政級别,郡之下是縣。如果類比到現在,郡相當于省(直轄市),縣的實際管轄的範圍可能相當于現在的鄉鎮。
縣的長官為縣令或縣長(大縣為令,小縣為長),縣令手下有縣蔚、縣丞、主吏、獄掾等手下,比如說蕭何為沛縣主吏, 曹參為沛縣獄掾。這些人都是有品秩的,是正兒八經的官,也就是說是國家給發工資的。
在縣一下,則是鄉,用現在的話來說,鄉的實際管轄的範圍可能就幾個村那麼大。
鄉的長官為鄉有三老、嗇夫、遊徼。三老掌管教化,嗇夫負責司法審判、稅賦征收,遊徼負責地方治安、緝拿盜賊。
三老、嗇夫、遊徼之中,隻有三老是有品秩的,屬于官,國家給發工資的,嗇夫、遊徼都是無品秩,屬于吏,國家不給發工資的。
在鄉以下,則設有亭,長官為亭長。如果類比到現在,亭管轄的範圍就是現在一個行政村那麼大的地盤。
亭長也是沒有品秩的,屬于吏。亭長的主要職責: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也就是說亭長主要是負責維護地方治安,處理民事糾紛,在順便兼職驿站管理員的工作。
亭長一般都是由地方上有威望的鄉紳擔任,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泗水亭長劉邦。作為曆史上最出名亭長,劉邦當時可能每個威望,但是有号召力啊。
國家雖然不給亭長發工資,但作為一個地方小吏,還是餓不死的。地方上的人也會自願繳納一部分錢财,供亭長來維持治安所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