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農業栽培模式

農業栽培模式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8 09:44:39

綜合整理自光明日報、榕城網、中國新聞網、央視新聞客戶端、新華社客戶端,微博@中國青年報、@新華社、@荔枝風景線

豐收啦!

近日,在新疆特克斯縣

蔚藍的天空下

金燦燦的麥穗随風搖曳

伴随着收割機作業的隆隆聲

和風吹麥浪的沙沙聲

農民迎來小麥夏季豐收

在新疆巴州棉田

一個平闆電腦、兩個人

四架無人機

三百多套智能設備

3000畝地從種到收全搞定

中國農業正在數字化加持下

為人民帶來更多便利和驚喜

“幹活變得很輕松”

在這個夏天,喀什地區疏附縣烏帕爾鎮阿依丁庫勒村,一架無人機給63歲老農艾力·阿蔔杜克熱木家的麥田噴灑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種了45年地的艾力·阿蔔杜克熱木表示無人機打藥,不僅避免了人與農藥的接觸,而且很少出現漏噴和重噴,很省工。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哈爾布呼鎮的玉米規模種植戶吐尼亞孜則沒有在地裡,他表示雖然農忙,但因引入了智慧種植系統,幹農活變得很輕松。“去年我種了3000畝,從備耕、播種到收獲基本上是7-10天下一次地。查積溫、看作物長勢、災害提醒,手機上都看得到,去年每畝産量達到1.5噸,每畝多賺了200多。”吐尼亞孜說。

農業栽培模式(農業最潮打開方式)1

新疆庫爾勒市普惠鄉雅其克村棉農對棉田進行防蟲害作業,棉農搶抓時機,利用無人機、農機機械等現代農機設備在棉田地裡鋤草、施肥,田間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來,新疆不斷推動數字農業發展,駛入現代農業“快車道”。今年新疆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1年新疆糧食總産量1735.8萬噸,增長9.62%,創5年新高。2022年糧食播種面積将穩定在3400萬畝。

一個人管理500畝

今年年初,從來沒有種過地的90後湖南女生莫曉钰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一個人管理500畝新疆棉田。

90後新農人是一批懂農業、有技術、愛農村的年輕人,有着敏銳的互聯網思維和市場化思維。2021年初,28歲的莫曉钰從廣州來到新疆尉犁縣,成為一片棉花試驗田的專職攝像師。

在這裡,她跟随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全程目睹了尉犁縣百萬畝棉田的“科技春耕”景象。當地将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技術應用到傳統農作當中,實現了從播種、田間管理到最終采摘全過程機械化、科技化、精準化作業,這也讓她對完成目标充滿信心。

農業栽培模式(農業最潮打開方式)2

棉花的耕、種、收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灌溉、施肥全部通過滴灌系統完成,但管理環節依然依賴人工。如何發現更高效的手段?

莫曉钰和團隊工程師幾番試驗,将試驗田中的近270個出水樁全部改造為智能化電動出水樁,并配備先進的全自動施肥灌溉機,實現了遠程定時定點控制。

農業栽培模式(農業最潮打開方式)3

“你們看,我們現在通過地裡安裝的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酸堿度等指标,經過智能分析,系統可以精準調節水肥比例,把水分和營養及時輸送到棉苗根部。不僅如此,人工智能技術還能通過識别遙感無人機拍攝的圖像,來分析棉花的出苗率、長勢和病蟲害情況。”32歲的團隊成員艾海鵬對記者說,探索無人化農場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農業種植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更加科學地為田間管理提供決策參考。

“今年目标是畝産400公斤,在管理環節實現80%的無人化率。”另一位年輕的團隊成員淩磊說。

農業栽培模式(農業最潮打開方式)4

莫曉钰(中)與艾海鵬(左)、淩磊(右)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目前,尉犁縣棉花種植采收機械化率達到了97%,未來還将加快數字賦能現代農業發展,推動農業由“設施化”向“數字化”轉變。

“無人植保”要做新疆農田标配

在塔城烏蘇市甘河子鎮王鄉莊子村,邱昌偉帶着團隊幾個人,操縱無人機在農田上空噴灑農藥。

2019年,剛從飛行學院畢業的邱昌偉,很快意識到無人機在助力農業發展方面的作用。那時,邱昌偉就在思考,如何能讓無人機走進百姓日常農業生産,讓更多的勞動力從繁重的農業勞作中解放出來?

“眼見為實!要讓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次年9月,邱昌偉應邀為鎮裡棉花種植大戶及多家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現場展示無人機噴施脫葉劑作業。

“無人機作業不會碾壓棉株,而大型機車施藥則難免對棉花産量造成一定損失。更重要的是,無人機作業不僅效率高,還省人工,1000畝棉田隻要一天就能完成。”邱昌偉頗為驕傲地說,看見無人機作業省時、省力且價格實惠,很多農戶都願意嘗試一下。

現在,90後邱昌偉的公司已經擁有了7架航空器,還将引進作業效率更高的植保直升機,業務範圍囊括了農林噴灑、草原飛播乃至消防應急等不同内容。

無人機成為農田的“标配”,沒有那麼多“飛手”,該怎麼辦呢?另一個90後韓少華敏銳捕捉到問題背後潛在的商機。植保無人機在新疆的應用場景、市場規模越來越大,“要讓更多年輕人加入飛手行列!”

韓少華的公司從2019年開始銷售植保無人機,至今已售出400多台,買家中一大半都是去田間創業的年輕人,還培訓了“飛手”超過700人,其中年輕人比例更高。

“年輕的‘飛手’不斷湧現,是新疆農業不斷推進智能化、數字化的一個縮影。從不懂農業種植,到比老農戶更加熟悉作物的田間管理技術,他們正在成為農村‘新細胞’、農業‘新主力’。”韓少華說道。

帶着科技,回家!

紮根農村、思路活躍、反哺鄉裡……說起昌吉州吉木薩爾縣慶陽湖鄉的90後創業青年羅輝,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他的創業實踐影響了當地一大批人。

“我考上大學的那年,因為農産品市場價格波動、銷路不暢,父母種植的700畝土豆、食葵等作物虧損不少。他們無奈傷心的表情,讓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闖出一片天地。”談到創業源起,羅輝仍念念不忘。

創業,從哪裡破題?先從打通渠道入手!從進入大學起,羅輝便不斷摸索銷售模式。從注冊店鋪到參與線上線下公益助農,再到2015年創辦電子商務公司,專門銷售新疆阿克蘇冰糖心蘋果、庫爾勒香梨、和田紅棗等新疆名優農副産品,羅輝不僅淘到了第一桶金,也從一次次失敗中積累了不少經驗。

“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就要與當地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光有互聯網思維是不夠的,隻有發展農業生産經營、發掘全産業鍊價值潛能,才能真正提高抗風險能力,讓老鄉的農産品賣得更好。”羅輝說。

2019年,羅輝聯系到疆外某農産品開發企業,開始自建廠房,生産加工銷售一體化運作。不僅如此,今年初,他還利用自家的院子,搭設農産品初加工大棚,每天來幫忙分揀葡萄幹、紅棗、核桃等幹果類産品的村民達二十餘人。

“這種生産、加工、包裝、流通、銷售一體化的方式,不受代加工廠制約,還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量的多少調整産能。”羅輝對此滿是信心。

如今,羅輝公司的産品在各大互聯網平台日銷售總額最高超7萬單,他們今年還計劃在慶陽湖鄉建設一座新的農副産品精加工廠,以此帶動更多人創業就業。

目前,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數累計達到1120多萬,創辦的項目中80%以上都是鄉村一二三産融合項目。這些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人”,正秉持鄉村匠人的情懷,提升“三農”水平和競争力。

農業栽培模式(農業最潮打開方式)5

新疆北部産棉區春播現場。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農業栽培模式(農業最潮打開方式)6

新疆北部産棉區春耕圖。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農業栽培模式(農業最潮打開方式)7

資料圖:采棉機在新疆沙雅縣的棉田采收。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無人機、平闆電腦

無人駕駛農機

數字化農業種植系統

無人農場

在中國大地上開花

還有更多年輕人

把科技帶回家鄉

為傳統方式生産的農業

插上數字翅膀

飛向科技,飛向現代化

來源: 共青團中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