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一張廈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的看闆上“悻悻學子,前程似錦”的照片在登上熱搜。頓時各種聲音四起,質疑聲多,理解聲少。有網民嚴重質疑學校的用心:“在學生即将畢業離開校園之際,說他們“悻悻”,這是有多不滿啊?“作為知名大學,實在有點讓人難以理解,這就是大學的水平?”…
莘莘 {shēn shēn},表示“衆多”,在古漢語中用途寬些。在現代漢語書面語言中,隻用于形容學生,成為“莘莘學子”一語。
悻悻{xìng xìng},意思是怨恨失意貌;剛愎傲慢貌。出處:《孟子·公孫醜下》:“谏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于其面。
那麼,這是兩個用意截然不同的詞,堂堂知名的高等學府怎麼可能出這麼低級的錯誤?
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背景闆制作到使用這中間出了問題。當然,學校最後的驗收責任不可推卸。無論哪一個環節失誤,都不應該是有意為之 。怎麼能上綱上線地質疑“大學的水平”呢?
誠然,知識是嚴謹的,來不得半點馬虎,相信廈門大學能夠引以為戒。
網民的熱情也要适可而止,過猶不及,會于事無益,也違背了關注監督的初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