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外貌随着與太陽距離的變化不斷改變,當遠離太陽時,呈現為朦胧的點狀,當離太陽較近時,體積急劇變大,太陽風和太陽的輻射壓力把彗星内的氣體和塵埃向後推開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由于彗星的這種獨特外貌,中國民間又稱它為“掃帚星”。
2014 年 2 月 21 日,日本京都産業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彗星上有氨的存在。根據最新報道稱:科學家們近日在追蹤“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羅塞塔号飛行器上發現了屬于該彗星的一些化學殘留物。科學家使用探測器對這些化學物質進行分析後,發現其主要成份為氨、甲烷、硫化氫、氰化氫和甲醛。由此,科學家得出結論稱,彗星的氣味聞起來像是臭雞蛋、馬尿、酒精和苦杏仁的氣味綜合。
彗星沒有固定的體積,它在遠離太陽時,體積很小;接近太陽時,彗發變得越來越大,彗尾變長,體積變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長竟可達2億多千米。彗星的質量非常小,彗核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 1 克。彗發和彗尾的物質極為稀薄,其質量隻占總質量的 1~5%,甚至更小。彗星物質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組成,而彗核則由凝結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幹冰)、氨和塵埃微粒混雜組成,是個“髒雪球”! 彗星核的表面是由凝結成冰的水加上幹冰、塵埃、氨和岩石混雜而成。
彗星的軌道有橢圓[ 、抛物線、雙曲線三種。橢圓軌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兩種軌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又分為短周期彗星和長周期彗星。一般彗星由彗頭和彗尾組成。彗頭包括彗核和彗發兩部分,有的還有彗雲。我國古代對于彗星的形态已很有研究,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帛書上就畫有 29 幅彗星圖。在晉書“天文志”上清楚地說明彗星不會發光,系因反射太陽光而為我們所見,且彗尾的方向背向太陽。
彗星的體形龐大,但其質量卻小得可憐,就連大彗星的質量也不到地球的萬分之一。由于彗星是由冰凍着的各種雜質、塵埃組成的,在遠離太陽時,它隻是個雲霧狀的小斑點;而在靠近太陽時,因凝固體的蒸發、氣化、膨脹、噴發,它就産生了彗尾。彗尾體積極大,可長達上億千米。它形狀各異, 有的還不止一條,一般總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陽彗尾就越長。宇宙中彗星的數量極大,但觀測到的僅約有 1600 顆。彗星的軌道與行星的軌道很不相同,它是極扁的橢圓,有些甚至是抛物線或雙曲線軌道。軌道為橢圓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陽身邊,稱為周期彗星;軌道為抛物線或雙曲線的彗星,終生隻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會永不複返,稱為非周期彗星,這類彗星或許原本就不是太陽系成員,它們隻是來自太陽系之外的過客,無意中闖進了太陽系,而後又義無反顧地回到茫茫的宇宙深處。周期彗星又分為短周期(繞太陽公轉周期短于 200 年)和長周期(繞太陽公轉周期超過 200 年)彗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