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兒子背誦杜牧的“清明”,突然發現今年的清明已近在咫尺,最近天氣突然陰雨,氣溫也略微下降了些,估計也要出現“清明時節雨紛紛”那種朦胧的讓人“欲斷魂”的情形了,你準備好祭拜祖先了嗎?
除了祭拜祖先,還有豐富的風俗值得我們去體驗一下,比如清明時節要出去踏青,記得折幾根柳枝,編成柳帽戴在頭上驅邪避災,也别忘了帶孩子去放放風筝鍛煉身體,更是别忘了吃6種老祖宗留下的傳統美食,除了美味更是寓意着人丁興旺四季平安。
吃清明果——幸福美滿,健康長壽清明果就是青團,清明吃青團在我國已有千年曆史,雖曆史悠久但是模樣一直未曾改變,古時主要作為人們的祭祀用品,後來也因可以不用加熱拿來就食,被當作“寒食節”這天的“冷食”拿來吃,到如今早已成為人們追捧的時令小吃,古人認為吃青團有預防疾病的作用,人們還會互贈青團增進鄰裡和親人之間的感情,有希望家庭幸福美滿,家人健康長壽至美好寓意。
制作青團的主要原料有艾草,糯米,豆沙等,以艾草嫩葉焯好水後打成汁,在艾草汁中加入糯米粉,白糖再和成面團,再淋入少許的玉米油繼續揉得光滑一點,揪一塊下來給整成窩窩狀,放入豆沙餡把口收攏搓圓後上鍋蒸個10分鐘左右即可,這裡有一個小竅門,艾草汁蒸後容易發黑,我們可以在艾草焯水前加入一點小蘇打浸泡即可。
吃馓子——開枝散葉清明吃馓子的習俗也和“寒食節”有一定的關系,寒食節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講究在寒食節要吃3天冷食,馓子因為炸好以後可以放置很長時間,所以在“吃冷食”期間要常備,古人亦稱馓子為“寒具”。
現如今“寒食節”文化早已淡去,但是“寒具”馓子确被受大家的喜愛,因為在油炸的時候會迅速展開,在民間亦有在過年和清明吃馓子“開枝散葉”的美好寓意,直接吃香脆味美,也可以拿來做菜吃,比如我們當地有一道“絲瓜燒馓子”也是非常有名,做法極其簡單,隻是将新鮮的絲瓜燒成湯,打入蛋花後直接倒在馓子中,泡軟後就可以吃了,很是下飯。
清明粽——人丁興旺,四季平安粽子不是端午特有,很多地方民間亦有清明吃粽子的習俗,名曰“清明粽”,每年清明前幾天,家家戶戶煮粽葉,淘糯米,包粽子,煮粽子,可拿來祭奠祖先,亦可以作為“冷食”拿來吃。
有話說道“清明大似年,淘米包粽子”,因粽子和“衆子”諧音,有家族人丁興旺之美好寓意,而且包粽子時家中每人都要參與,大家聚集在一塊談笑風生大有家庭美滿之意,粽子可甜可鹹,喜歡甜的您就包豆沙或者蜜棗,喜歡鹹的就包腌制過的五花肉或者鹹蛋黃的,實在不想動手包的,就去買幾個意思意思。
吃雞蛋——清明吃個雞蛋,一整年身體棒古人的清明,隆重而又莊嚴,為了體現對祖先的尊敬,從清明前一天開始為“寒食節”,民間要不生火而吃冷食,于是一些可以提前保存而後拿來就吃傳統食物被流傳下來,比如上文的“寒具”馓子,清明果,清明粽都是這樣流傳下來的,但是要說哪個曆史更悠久,非“吃雞蛋”這個習俗莫屬。
清明“吃雞蛋”曆史可以推進到先秦時期,同樣都是為了“寒食禁火”,流傳至今又添了幾分别樣的儀式感和娛樂感,比如我們小時候到了清明節,家人為了讓小朋友多吃雞蛋,會說道“清明吃個雞蛋,一整年身體棒”,小朋友也會舉行“畫蛋”和“碰蛋”比賽,誰的雞蛋碰破了就必須吃掉它,其實隻是那個時候娛樂項目少,也是百無聊賴中的嬉戲罷了。
吃薄餅——祭奠先人薄餅類似于春餅,都是以薄如蟬翼的餅皮包裹各種菜肴食用,但是不經過油炸,比如清明期間是吃韭菜的好時機,可以用韭菜搭配雞蛋和豆芽等素炒一盤,用薄餅卷而食之,十分的美味。
清明吃薄餅流傳于南方地區,相傳清朝時期鄭成功之子鄭經率軍攻打閩南漳州城,久戰之下百姓死傷慘重,生存者用草席裹屍掩埋,一切安定後人們為了祭奠逝于戰火的親人,就在清明這天做如草席裹屍的薄餅來祭奠,時至今日,人們還會有在清明祭祖之後吃薄餅的習俗,同時包裹的蔬菜也有講究,如韭菜就代表長長久久,芹菜就代表勤勞奮鬥的美好寓意。
吃棗糕流傳于北方的一道小吃,不隻是清明可吃,在很多節日中皆可見到身影,清人嚴可均《後漢全書》中有道“齊人呼寒食為冷節,以曲為蒸餅樣,團棗附之,名曰棗糕”。傳統的棗糕采用醪糟發面,輔以紅棗蒸熟,類似于今天的紅棗發糕。
棗糕不但是時令性小吃,而且對身體也極為有好處,春季飲食講究“寒熱均衡”,正好紅棗和谷物都是性味平和的食材,很是符合春季飲食需求,且發面食物比較易于消化,老人小孩皆可食之。
——有話說——清明将至,除了要祭奠祖先,一些祖先流傳下來的飲食老習俗也要了解一下,今天為大家分享的6種祭祖後要吃的美食,都是很家常的美食,制作和購買都很容易,大家可以試一試。
廚藝不精,還請各位多多指教,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清明要吃的美食,喜歡的可以關注我,明天還有精彩内容,感謝大家的閱讀,明天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