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縱觀國内黃鳝養殖狀況,其主要的養殖方式有水泥池養殖、池塘網箱養殖、稻田仿生态養殖等。從技術角度分析,其養殖方式大多以獲取季節差價為目的的囤養方式,即将野生黃鳝在低價位時囤養起來,在高價位時銷售。由于技術含量低、管理不規範、高回報和高風險并存。當然現在随着黃鳝養殖業的發展,現在已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天本文會為大家詳細介紹稻田養殖黃鳝的一套技術,詳情如下:
養殖黃鳝的稻田要求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無污染、保水保肥力強。根據黃鳝洞穴生活的習慣,稻田土質以黏性為好,且要求腐殖質豐富而土質疏松,以弱酸性或中性為宜。田水無農藥和其他毒物污染,敵害動物少,保證黃鳝在稻田裡正常生長。丘陵和山區養殖黃鳝的稻田應有充足水源,而且要保證不會受到暴雨引發的洪水沖垮田埂,避免因逃鳝造成的經濟損失。
養殖黃繕稻田的工程設施既要能滿灌全排,又要能保持有一定的載魚水體;既要保證水稻的生長,又要有利于黃鳝生長。田埂加高、加寬、加固,并要有防止黃鳝逃逸的攔魚設施。通常稻田經過翻整耙平後,在田的一頭開挖1m深的魚坑,占整個稻田面積的5%~8%;在稻田四周和中間開挖深0.5m、寬0.5m左右的溝,其形狀呈“田”字形、“十”字形或“井”字形。田埂築成0.5m高、0.8m寬,堵塞漏洞,以備使用。一般養殖黃鳝的稻田,四周要建成1.1m的防逃牆,可用單磚砌成,頂部砌成“T”形,在進、排水口處安裝閘闆和網片。
稻田放養黃鳝苗種前要将稻田耙平,每畝用生石灰30~40kg化成漿,均勻潑灑整個稻田進行消毒。等毒性消失後,注入田水使魚坑内水位達到1m左右。每畝施畜禽糞肥800~1000kg,用以培肥水質,并在水面上放養水浮蓮、綠萍等漂浮植物。
4月中、下旬,氣溫回升至15℃以上時是稻田放鳝的最佳時機。放養時,溫差不宜過大,放養後鳝種一般在插秧後進行。鳝種來源主要是設點收購或在野外采捕,要求體質健壯、體表無傷、體色深黃,并雜有黑褐色的斑點。若肚皮上有紅斑或頸上充血的鳝魚則有病或鳝體損傷不宜作種鳝。一般鳝種放養規格要整齊,大小要基本一緻,以免互相蠶食。投苗量以每畝放規格30~50克、8000尾為宜,規格小的還可以多投放。放養鳝種時,要用3%~5%的食鹽水洗浴5~10分鐘,進行鳝體消毒。通常先将鳝種放入桶裡,加水淹沒,再逐漸向桶内均勻撒鹽(500g鳝用鹽150g),直到鳝種在桶内盤曲扭動即撈起放入清水中,約10分鐘後放入稻田坑池中。由于黃鳝是雌雄同體,自繁力強,故飼養黃鳝的稻田隻需1次性投苗即可連續捕捉,以後可不再放鳝苗。在養鳝稻田内混養10%左右的泥鳅可以防止黃鳝互相纏繞。
黃鳝屬于雜食性魚類,在稻田裡攝食螺肉、小雜魚、水蚯蚓、飛蛾等天然餌料。稻田養鳝餌料不足時,可以投喂鮮活的昆蟲、蚯蚓、蚌肉、螺蛳肉、小雜魚、小蝦、蠶蛹等,畜禽的内髒、碎肉、下腳料等動物性餌料的投放量要占40%以上,适當搭配麥芽、豆餅、豆渣、麥麸或瓜果、蔬菜、浮萍等黃鳝喜食的植物性餌料。還可将碎肉、腐肉、臭魚等腐屍物放在鐵絲筐中,吊于溝上引誘蒼蠅産卵生蛆,讓蛆掉入溝中,供鳝吞食。要縮短生産期,提高産量,僅靠吞食稻田裡的昆蟲和田中小動物是不夠的,投喂餌料須做到定時、定質、定量、定點。每畝稻田要有固定投餌點3~5個,不要随意改變。
投喂時要把餌料投放在魚坑的食台上和魚溝内,餌料台可用木框和密眼網做成,吊放在魚坑水面下10cm處。日投餌量應根據氣溫、天氣、水質狀況等靈活掌握,水溫在20℃~28℃時一般每天投喂量為黃鳝總重的6%~10%;水溫在20℃以下或28℃以上時日投喂量為鳝魚總重的4%~6%,以第2天不剩餌為準,殘餌要及時清理。黃鳝長期投喂一種餌料後,很難改變食性,故在飼養初期投喂的餌料不宜單一,投喂餌料要新鮮。此外,還可以馴化投喂人工配合餌料。由于黃鳝晝伏夜出,投餌時間要堅持在每天下午4~6時。在7~9月份攝食旺季,上午加喂1次。夏季稻田中各種蟲蛾處于高峰期,可在坑溝上挂幾盞3~8瓦的黑光燈,燈距水面5cm,可以引蛾蟲落入田水中供鳝捕食,能降低餌料成本,提高養鳝的經濟效益。當氣溫下降到15℃左右時,應投喂優質餌料供黃鳝入冬前大量攝食貯積養分滿足冬眠需要。
利用稻田坑溝養鳝和水稻生産需要稻田中水位要采取“前期水田為主,多次曬田,後期幹幹濕濕灌溉法”。具體操作是:8月20日前,稻田水深保持6~10cm,20日開始排幹田内水,魚溝、魚坑内水位保持在15cm,曬田。然後再灌水并保持水位6~10cm,到水稻拔節孕穗前,再輕微曬田1次。從拔節孕穗期開始至乳熟期,保持水深6cm,以後灌水與曬田交替進行到10月中旬。10月中旬後保持稻田水位10cm至收獲。稻田養鳝期間,要求勤換水,保持水質肥、活、爽,含氧量充足。每3~5d要換1次水,高溫季節還要增加換水次數。保持水質清新,換水時排出死角水1/3後再注入新水。魚坑水的透明度要控制在30~40cm。鳝苗生長期間每15天向魚溝内潑灑生石灰1次,用量為每畝15kg左右。
養鳝稻田施肥對水稻和養繕都有利。養鳝稻田施肥要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要在插秧前施足基肥,多施綠肥和廄肥,少用化肥。一般每畝施人畜糞肥800~1000kg,或用25kg的尿素加3kg的硫酸鉀再加3kg的過磷酸鈣作基肥,1周後插秧和放養鳝種。以後的生長期内,經常追肥,追肥量少多次,分片撒施。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70%~80%,追肥占20%~30%。稻田中追肥對黃繕有影響的主要是化肥。因此,一般施用的化肥必須是對黃鳝無危害的。但在施肥時,一定要把黃鳝引誘進魚坑内再施肥。
養鳝田的水稻如出現病蟲害,可采取綜合防治,盡量不施農藥或少施農藥,防止稻田黃鳝中毒。如果必須施用農藥,則需施高效低毒使鳝安全的藥物。如20%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防治穗瘟病),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治紋枯病和穗瘟),5%的井岡黴素液劑(防治紋枯病),50%的甲胺磷乳油(防治蟲害)。一般宜采用深水施藥,粉劑藥物應在早晨露水未幹時噴施,而液劑藥物則宜在陰天或睛天傍晚稻田進行噴施,下雨天不宜施藥。噴霧器噴嘴伸到葉下,由下向上噴,盡量噴灑在水稻莖葉上,減少農藥落入水中。施用農藥時将田水放幹,把黃鳝引誘到魚坑内再施藥,待藥力消失後再向稻田中注入新水,讓黃鳝遊回田中。此外,也可采用分片施藥的方法,即1塊田分兩天施藥,第1天半塊田,第2天另半塊田。
田水的調節應根據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求特點,兼顧黃鳝的生活習性。水稻苗期、分蘖期的稻田水深保持在6~10cm。曬田期間,要保持溝裡“幹幹濕濕”。曬田過後,及時加深坑溝裡的水,圍溝、溜水深15cm左右,經常更換新水。雨天要注意排水口暢通,要及時排水防逃。要勤換水,餌料殘渣要及時撈走,以防敗壞水質。高溫季節要在魚坑上搭棚遮陽,魚坑内可以少量種植水花生、水葫蘆或水浮蓮,既淨化水質,又降低水溫。也可将稻田裡的種草或無效分苗移栽入坑池。嫩草可作黃鳝餌料,并為鳝遮陽。當天氣有變化時,要每天巡田檢查、觀察黃鳝生長、吃食等活動狀況。
天氣悶熱時,發現黃鳝離洞,豎起身體前部,頭露出水面,說明水中缺氧,要及時灌注新水;暴雨應防止洪水漫田。如果發現黃鳝離開洞穴,獨自懶洋洋地遊泳,身體局部發白,說明黃鳝有病,要及時治療。發現死鳝要及時撈起,立即處理。此外檢查水質及水稻長勢,大雨時做好防洪排澇、疏通溝池,并檢查田埂有無漏洞、是否牢固,防黃鳝外逃和敵害。水稻收割後,當水溫降到10℃以下時,黃鳝就入池冬眠,此時應及時排盡池水。入冬後,池泥上要蓋草包或稻草等物,并保持池中泥土濕潤而溫暖,使其安全越冬。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可将田水排幹,但要保持濕潤和溫暖,可在田面上蓋少量稻草以防結冰而使黃鳝凍傷緻死。同時要防止禽、水老鼠、蛇類等敵害動物侵害。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養殖戶可以多參考參考,希望大家積極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