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同理心,這真的是一個越來越高頻出現的詞彙,伴随着社會的發展和各方面競争壓力的增大,交際所産生的影響作用真的是越來越明顯。
有很多家長都曾私信咨詢自家孩子在外界交往中遇到的問題,而很多情況下都是缺乏同理心導緻的,對于同理心的培養我們一直都是在強調,但是仍有很多家長們發現并沒有産生理想中的效果。
像有一個家長向我反映的問題,有一次她聽兒子小亮說考試成績下來了,他的同桌這次考試退步了,心情很低落,這位家長就告訴小亮記得去安慰同桌,并且給予幫助,要學會互幫互助懂得助人為樂。
可是沒有想到第二天放學,小亮卻很沮喪的回到家,說自己好像把同學惹哭了,還抱怨說都是都是因為媽媽的的方法錯了,這位家長很疑惑,就向孩子問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第二天去到學校,小亮就按照家長的教誨對同桌表示安慰,不過方法不太妥當,本來同桌因為成績退步就很難過,結果小亮卻當着很多人的面對自己說:"不要再難過啦,雖然這次你數學沒有及格,但我相信隻要你繼續努力,下次一定會進步的,有的什麼不懂得也可以來問我哦。"
童言無忌,小亮的想法真的很簡單,就是單純的想要安慰同桌不要一直沉浸在難過的情緒中,及時的打起精神繼續努力學習,然而卻不知道,同桌其實很好強,這次的成績退步本就讓她很難過了,同時也很在意她人的看法,但是考試不及格這樣在她看來很糗的事情,卻被小亮這樣大大咧咧的昭之于衆,讓她更加的羞恥。
聽完兒子小亮的叙述,看着孩子委屈的表情,家長也有些百口莫辯的無措感。
明明是想通過培養孩子同理心能力,讓孩子的情商得到提高,怎麼卻出現了這樣的後果?
其實就是同理方法沒用對,今天這篇文章,應該能解答這一問題。
一:理解同理心的真正含義同理心究竟是什麼樣的體現?它和同情心又有什麼差别?
很多人容易把同理心和同情心相混淆,在這裡再次點明,這兩個能力并不可相提并論,同理心并不是簡單地對他人的遭遇表示安慰,而是一種更為深層次的理解。
可以說,同情心隻是一種憐憫情緒的表達,是對他人的遭遇表示一種語言上的安慰,但是在心理層面并沒有進行一個互通理解。
但是同理心不一樣,同理心中的"理",可以看做理解也可以看做心理,這就是要求當我們看到一個人遭遇到某種事情表現出某種情緒的時候,我們通過了解其遭遇或者交流溝通,可以進行一個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進行情景再現,體會在過程中當事人所遭遇到的打擊或者情緒上的波動,或者是我們也曾有過相似的經曆,所以更能理解對方的感受。
同理心重點講述的是心與心之間的相通,這也正是如此,才要求我們要更加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踩到對方的"雷區",同時也能在理解的情況下幫助對方進行心理和情緒疏導,并且給予建議。
二:同理心培養中常出現的問題在理解了同理心的真正涵義後,家長們應該也能更加清楚的知道如何去進行相關方面的培養,不過我們還是要在這裡說一些,在培養同理心方面,家長們都可能會踩到哪些誤區或者忽略哪些重要的内容:
1.沒有重視對方的感受
作家長的我們往往都會采取言傳身教的方法來進行能力的培養,但是如果我們在看到孩子委屈的時候,尤其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導緻孩子出現負面情緒,雖然我們會及時的向孩子表示歉意和安慰,但如果不能真正了解到錯誤所在,不能和孩子通過交流從根源解決問題,孩子還是不能懂的同理心的真正涵義。
如果在對他人表示同情時,卻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就極有可能出現像開頭小亮那樣的失敗。
2.忽略了教育和引導
同理心不僅僅表示理解和安慰,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給予建議,也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也是對對方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的一個關鍵做法。
我們在安慰孩子的時候,僅僅是表示同情,卻不告訴孩子正确的方法應該怎麼做,那麼孩子在這次的遭遇中就得不到有意義的收獲。同樣的,當孩子安慰他人的時候,也就達不到同理的深度,也不過是簡單的表示同情罷了。
3.過于在意他人的感受
還有一種情況也是大家容易出現錯誤,就是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變得過于重視他人的感受。
我們雖然告訴孩子要做一個"有眼色"的人,但是如果孩子過分在意他人的感受,也就可能變得過于被動。
我見過這樣的孩子,确實很善良,但是這份善良卻被人利用,成為了任人揉捏的軟柿子。
所以家長們要注意,教導孩子學會察言觀色是為了更好的了解對方的感受,是為了防止造成更深重的傷害,但絕對不是看他人的眼色行事從而壓抑自己的需求。
三:如何正确培養孩子同理心?擁有"同理心"的孩子,他們往往能站在對方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準确地把握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對方的難題。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成為高情商之人,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孩子更好解決交際中出現的問題,并且能夠維系各種感情。
在如何正确培養孩子同理心這個問題上,向各位家長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學會換位思考
家長們要想孩子能夠做到設身處地的替他們着想,達到更好的理解目的,就要幫助孩子認識一些行為背後的苦衷。
比如老師對孩子提出批評,我們在安慰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老師這樣的做法都是為了你好,如果老師對你放棄,根本就不會費口舌的對你進行監督,她會管教你,是因為她對你有信心你會進步。
當孩子通過這些經曆了解到某些行為背後的用以後,自然也就會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學會換位思考。
2.理解察言觀色的正确含義
察言觀色并不是一味的遵從他人的想法去做事情,這不是要求對自我進行壓抑,而是告訴孩子在觀察力上更加的仔細,要學會審視周身所處的環境,通過關聯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對方否認情緒如何,避免對他人造成二次傷害,同時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解決在交往突然遭遇到的變故,能夠做到臨危不亂。
3. 家長營造良好的成長教育環境
父母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不評判孩子的每個發現、不過度主導孩子的學習、并且總是接納、贊美他的每個創意,讓他能安全探索這個世界、安全地表達自己,他就會對周遭的人始終保持好奇,并自然地去關懷與覺察他人的情緒,進而發展出對人的關懷與同理心。
同理心的培養其實并不難,隻要注意避開雷區,多讓孩子感受到相互理解所帶來的感受,自然就會懂得如何去理解和幫助他人。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