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是如今臨床上的常見病,金錢草粥能通淋排石、利膽退黃,非常适于慢性膽囊炎患者服用,可為膽囊炎患者解憂止痛。
膽囊是一個具有彈性的囊狀器官,其中儲滿了膽汁,通過膽總管與十二指腸相通,當人體進食時,膽會向十二指腸排洩膽汁,以幫助消化。
當膽總管被堵塞,或者受到病菌威脅時,膽囊就會發炎,從而患上膽囊炎。膽囊炎一般會與膽石症合并存在,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一般年輕人和中年人患急性膽囊炎的比較多;
老年人則以慢性膽囊炎為主,且多數都曾有過急性膽囊炎的發作病史。
膽囊炎症狀表現為往來寒熱(一會發熱一會發冷)或高熱,脅痛脅脹,胸悶,納呆,惡心嘔吐,周身發黃,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等。
膽囊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發病率較高,這主要受如今生活習慣的影響,愛吃肉、好飲酒、不吃早餐以及肥胖的人,都易患上膽囊炎。此外,有消化系統疾病者、減肥者、素食者、缺乏運動者、壓力大者也同樣易感染膽囊炎。
根據不同的誘發原因及症狀,從中醫角度來說,膽囊炎又分為不同的幾種類型,其中濕熱型膽囊炎主要是因肝膽濕熱所緻,治療上應以疏肝利膽、清熱利濕為原則,方劑多以大柴胡湯合茵陳蒿湯加減。
方中柴胡疏肝利膽,茵陳清利濕熱、退黃,栀子、黃芩清熱化濕,大黃、枳實通腑洩熱,半夏清化濕熱,芍藥緩急止痛。
膽囊炎伴右脅下劇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右脅下觸及包塊、壓痛拒按者加桃仁、赤芍;
惡心嘔吐者加竹茹、旋覆花等。
不過因為注重食療養生,因此在遇到膽囊炎患者時,也經常會将大金錢草粥推薦給他們,因為這款粥特别适用于膽囊炎患者服用。
除濕祛熱小食方:
金錢草粥
材料:新鮮金錢草50克(或幹品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方法:将金錢草洗淨、切細,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放入淘淨的粳米及冰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同煮為稀粥。每日1劑,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此粥通淋排石、利膽退黃,适于慢性膽囊炎患者服用。
金錢草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又名神仙對坐草、地蜈蚣、銅錢草等。其性平,味甘、淡,歸肝、膽、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等功效,臨床上常用來治黃疸、水腫、膽石症、膽囊炎、腎結石、膀胱結石、跌打損傷、疔瘡腫毒等。
除了濕熱型膽囊炎外,膽囊炎還有氣滞型、血瘀型和膿毒型等幾種類型。
其中氣滞型需要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味可治療;
血瘀型需要活血祛瘀、行氣止痛,膈下逐瘀湯加減可治療;
膿毒型膽囊炎需要清熱解毒,方藥清營湯加減可治療。
上述方劑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不同類型的膽囊炎常相互交織、相互演變,治療上應注重清、利、疏、通的原則,以徹底排出體内的濕熱。
對于膽囊炎、膽石症,可以試試具有清利肝膽濕熱功效的茵陳蒿大棗水。準備茵陳蒿20克、大棗10枚,将大棗掰碎與茵陳共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食棗喝湯。
此湯可利肝膽、護脾胃,适于肝膽濕熱内盛所緻的膽囊炎、膽石症患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